二月二“龍抬頭”的意思是每歲仲春卯月之初(二月二),斗指正東,“龍角星” 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龍抬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在農耕文化中,” 龍抬頭”標示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蠱然 ,春耕由此開始。
相傳在宋朝時為花朝節,把這一天指定為百花生日,到元朝時稱為踏青節,百姓在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而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時,沿途采摘些蓬葉拿回去在自家在門前拜祭,這個習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明清時把這天稱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歷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動物一到冬天進入冬眠狀態便是入蟄,等到二月二前后天氣變暖,一些昆蟲動物就好像從春天的陽光和春雷中醒了過來一樣,因此這節氣為“驚蟄”。
百姓傳說中的大龍實際是沒有的,那種龍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礎上,我們祖先加以想象出來的,人們期望龍出來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總結:
二月二“龍抬頭”的意思是每歲仲春卯月之初(二月二),斗指正東,“龍角星” 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龍抬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在農耕文化中,” 龍抬頭”標示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蠱然 ,春耕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