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歷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唯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后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粽子”。
賽龍舟:傳說楚國人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為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
掛艾草:端午節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檐下掛艾草或菖蒲,因為二者皆為中草藥,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
放紙鳶:紙鳶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絹或者是紙,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放上天空。在中國南方地區,端午節兒童放紙鳶被稱之為放殃。
拴五色絲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著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為“青、白、紅、黑、黃”視作為吉祥色。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會在孩子的手上或者是腳腕上綁上五色絲線以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