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垂緌”暗示顯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纓”指代達官貴人。
次句描寫蟬聲之傳播。 “流響”二字體現蟬聲的抑揚頓挫和長鳴不已;“出”字則把蟬聲遠播的意態形象化了,讓人感受到蟬鳴的響度與力度。
三、四兩句是全詩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一、二兩句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議論。蟬聲遠播,一般人往往認為是借助于秋風的傳送,作者卻別有慧心,強調這是出于“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著一個真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揚。它突出強調一種人格的美,強調人格的力量,表達出作者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作者以蟬自許,雍容不迫的風度和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