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季,老北京的街巷胡同里就會傳來“冰糖葫蘆,冰糖葫蘆…..”的叫賣聲。春節更是冰糖葫蘆大賣的時候。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在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廠甸廟會上人山人海,人潮間四處穿梭著冰糖葫蘆的身影。廠甸廟會上的糖葫蘆個頭特別大。它是用長長的荊條做芯,在山里紅(山楂)外刷上飴糖,通體呈白色。小的三尺一條,大的五、六尺,頂上還插有用紅紙、綠紙做成的小三角旗。廠甸廟會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間,除其間少數幾年停頓外,一直延續不斷,如今已然四百年有余了。
它與南京夫子廟,上海城隍廟,成都青羊宮并稱為中國四大廟會。《京華春夢錄》一書中記載:“歲朝之游,向集廠甸”。“迫興闌游倦,買步偕返,則必購相生紙花,乃大串糖葫蘆,插于車旁,疾駛過市,途人見之,成知為廠甸游歸也。”糖葫蘆成為北京入歲時逛廠甸的標志,也成為北京人過春節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