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的來歷:
1.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節,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2.據說,七夕節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3.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4.七夕節還與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有關,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總結
1.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節。
2.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是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3.乞巧的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4.七夕節還與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