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蹦行匀畾q即稱為而立之年。
孔子當時說這句話的情景是在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后,屢屢碰壁,和弟子們在蔡國閑居時,他感慨自己的經歷,說自己三十歲開始弘道,到現在也沒有實現目標。雖然孔子說這些話時恰逢碰壁,但孔子的人生規劃是被歷代人奉為榜樣的。
現在“而立之年”的用法經過發展引申,解釋為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變得人格獨立、學識自立以及事業自立。
Copyright ? 2019-2024 喳財網 版權所有
違法及侵權請聯系:TEL:15388973111 E-MAIL:how15388973111@126.com 本站由北京市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王興未律師提供法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