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講解的是【依葫蘆畫瓢】;
意思是說照著真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刻板地照著做,出自《詩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論事,依葫蘆畫瓢,就會寫成‘一條搭肩六尺長,勞動一天沾了灰。’”依葫蘆畫瓢一般可以用作謂語、賓語、定語,多用于口語的表達;
關于依葫蘆畫瓢還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宋臣陶谷博學多識、文筆很好,擔任翰林院學士一職多年,一直期望能夠受到重用,可是幾次晉升為宰相的人,往往文筆不如他,名譽和聲望也都在他之下,他心里很不平,于是就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薦他,并認為自己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為國家盡心盡力,應當升職,但宋太祖并不重視文學,認為翰林院學士所草擬的典章制度,只是拿前人的舊本改動字句,就像俗話說的依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罷了,哪里需要什么力呢,陶谷知道后就在翰林院的墻壁上寫下一首詩,自嘲自己只會依葫蘆畫瓢,不能有所作為;
后來【依葫蘆畫瓢】便由此演變而來,它的近義詞有【依樣畫葫蘆】、【比葫蘆畫瓢】,反義詞有【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等等,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用它來造句呢?盡管這只是兒子依葫蘆畫瓢臨摹的畫作,可當母親的依然十分欣慰;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關于【依葫蘆畫瓢】的全部內容,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