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講解的是《子夜四時歌四首·夏歌》;
【作者】唐·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刂鄄淮?,歸去越王家。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寫的是夏景,西施采蓮的故事,其中【鏡湖】在浙江紹興東南部,【菡萏】是荷花的別稱,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也就是花苞的意思,【若耶】指的是若耶溪,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說,鏡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處都開滿了欲放的荷花,西施五月曾在這里采蓮,引得來觀看的人擠滿了若耶溪,西施回家不到一個月,便被選進了宮中;
這篇《夏歌》以寫景起端,【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廣闊三百里的鏡湖,在含著花苞的荷花吐發的時候,西施泛舟出現了,成為采蓮人,但是她的艷麗和美名引起了轟動;
所以接下來詩人寫道,【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人人爭餐秀色,使寬闊的若耶溪變得狹隘了,其中,這個【隘】字非常傳神,把那種人潮洶涌的熱鬧場面,呈現在了讀者的眼前;
接下來詩的最后兩句,【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較之王維的那兩句,【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語異而意同,王維的詩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踐君臣,實施美人計的過程,李白的詩則實施了【截割】,割去了選作吳宮妃子的結果,同樣表現了【艷色天下重】的意義,這種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歸向越王家】,勾踐同樣也能留下這個美人,但他在【報吳】和【復仇】的目標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吳,卻成為了亡吳的原因之一;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視頻的全部內容,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