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歷:
中國國慶節的由來在西晉時期就有記載。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之為“國慶”。于是,我們今天稱國家建立紀念日為國慶。在我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紀念日——10月1日。
風俗:
張燈結彩
我國國慶節算得上是舉國同慶的日子,所以每逢國慶佳節,各企事業單位都會掛起燈籠或橫幅,用“歡度國慶”等標語來慶祝國慶,而廣場上則擺放著標語字樣的盆景和氫氣球,用歡樂的氣氛來迎接國慶。
國慶長假
每年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我國于1999年修訂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國慶節與相鄰的周六、日組合為7天的國慶長假,被稱之為“國慶黃金周”,用放假的形勢,讓老百姓共同感受國慶的歡樂。
閱兵儀式及升旗儀式
每逢五、十周年會有不同規模的慶典和閱兵,而升旗儀式是每一天都會完成的,但在國慶節這一天會分外受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楊揚升起是令國人振奮的,在標志著國家正式獨立復興的特殊日子里看著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已經成為一種國人的習俗。
總結:
中國國慶節的由來在西晉時期就有記載,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之為國慶,于是今天稱國家建立紀念日為國慶。在我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紀念日——10月1日。國慶節的風俗有張燈結彩、過長假、閱兵儀式及升旗儀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