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作品合集
1. 《情人》
2. 《海邊的一天》
3. 《午夜鳥》
4. 《樓下的房客》
5. 《海的暗示》
6. 《簡.阿爾貝特》
7. 《冰島之夜》
8. 《白色的狼》
9. 《南方憶事》
10.《晚餐會上的故事》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瑪格麗特·杜拉斯都有哪些作品
《厚顏無恥的人》 1943年/小說 布隆出版社,1992年伽利瑪出版社再版
《平靜的生活》 1944年/小說 伽利瑪出版社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1950年/小說 伽利瑪
《直布羅陀的水手》 1952年/小說 伽利瑪
《塔吉尼亞的小馬》 1953年/小說 伽利瑪
《樹上的歲月》1954年/短篇小說集 伽利瑪,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街心花園》 1955年/小說 伽利瑪
《慢板如歌》 1958年/小說 子夜出版社
《塞納-瓦茲的高架橋》 1959年/戲劇 伽利瑪
《夏日夜晚十點半》 1960年/小說 伽利瑪
《廣島之戀》 1960年/電影腳本 伽利瑪
《如此漫長的缺席》 1961年/電影腳本 與熱拉爾·雅爾羅合作,伽利瑪
《安德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勞兒·維·斯坦茵的迷醉》 1964年/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一》 1965年/戲劇 伽利瑪
《副領事》 1965年/小說 伽利瑪
《音樂》 1966年/電影 與保爾·瑟邦合作執導
《英國情人》 1967年/小說 伽利瑪
《英國情人》 1968年/戲劇 伽利瑪
《戲劇——卷二》 1968, 伽利瑪
《毀滅,她說》 1969年 子夜
《毀滅,她說》 電影 伯努瓦·雅戈
《阿邦.薩芭娜和大衛》 1970年 伽利瑪
《愛》 1971年/小說 伽利瑪
《太陽》 1971年/電影 伽利瑪
《娜塔麗·格朗熱》 1972年/電影 伽利瑪
《印度之歌》 1973年/戲劇,電影 伽利瑪
《恒河女子》 1973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娜塔麗·格朗熱》 1973年 伽利瑪
《談話者》 1974年/與克薩維耶爾·高提埃的對談 子夜
《巴克斯泰爾,蔽拉·巴克斯泰爾》 1976年/電影 伽利瑪
《加爾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樹上的歲月》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卡車》 1977年/電影
《卡車》1977年/劇本 子夜 收有與米歇爾·波爾特的對談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領地》1977年 子夜 與米歇爾·波爾特合作
《伊甸影院》 1977年/戲劇 商神出版社
《黑夜號輪船》 1978年/電影
《塞扎蕾》 1979年/電影
《墨爾本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溫哥華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薇拉·巴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灘》 1980年 阿爾巴特羅斯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說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綠眼睛黑頭發》 1980年 《電影日志》
《阿伽達》 1981年 子夜
《阿伽達或無限閱讀》 1981年/電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
《年輕姑娘和小孩》 1981年/錄音磁帶 揚·安德烈亞根據《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斯朗讀
《羅馬對話》 1982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1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說 子夜
《薩瓦納海灣》 第一版1982年,增補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三 1984/戲劇 伽利瑪
《情人》 1984年/小說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樂之二》 1985年 伽利瑪
《契河夫的海鷗》 1985年 伽利瑪
《孩子們》 1985年/電影 與讓·馬斯科羅和讓·馬克·圖里納合作制片
《藍眼睛黑頭發》 1986年/小說 子夜
《諾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質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愛米莉·L.》 1987年/小說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說 P.O.L.出版社
《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說 子夜
《揚·安德烈亞·斯坦納》 1992年 P.O.L.出版社
《寫作》 1993年 伽利瑪
《一切結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說,電影,戲劇,1943年一1993年回顧》 1997年 伽利瑪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創作生涯
1943年她用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筆名發表《無恥之徒》。1944年出版《自由人報》,刊登戰俘和被放逐者的情況材料,發表《平靜的生活》。
她早期的小說《太平洋大堤》(1950)反映了童年時代的貧困生活。《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手》(1952)充滿了鏡頭般的畫面和口語式的對話。當法國掀起新浪潮后,法國文壇也隨而產生了新小說運動。她也因在1958年出版的小說《麾狄拉特干達畢業》而被譽為新小說代表作家之一。曾獲文學獎。
她的小說如《塔吉尼亞的小馬》(1953),《琴聲如訴》(1958),《洛爾·V.斯坦的迷醉》(1964)打破了傳統的敘述模式,把虛構與現實融為一體,因而使她一度被認為是新小說派作家,其實她的小說只是在手法上與新小說類似,重視文體的詩意和音樂性,但在構思方面卻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繪對立和人的,是在以獨特的方式揭露社會現實。
1959年名導演亞蘭勒納請她為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1959)撰寫電影劇本。這部作品在法國大受歡迎,創下很高的票房紀錄,而她的名字也傳遍世界。1961年她為亨利·科爾皮的影片寫《長別離》,這個電影劇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學獎獲得者熱拉爾·雅爾洛合作的結果。
杜拉斯在戲劇和電影方面同樣成就卓著。她分別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戲劇集。1965年,她開始了導演生涯。在1983年還獲得了法蘭西學院的戲劇大獎,作為法國重要的電影流派“岸派”的成員。
1974年創作《印度之歌》,該作品于1975年在戛納電影節期間獲法國藝術片影院及實驗電影院協會獎。
1976年,《整天在樹木之中》獲讓·科克托獎。
1984年,杜拉斯在七十歲時發表了她最著名的小說《情人》,該作品于1986年獲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獎,是當年用英語發表的最佳小說。在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異國情調的作品里,她以驚人的坦率回憶了自己十六歲時在印度支那與一個中國情人的初戀,榮獲了當年的龔古爾文學獎,并且被譯成40多種文字,至今已售出250萬冊以上,使她成為當今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法語作家。
1985年發表《痛苦》。書中記錄了她在‘二戰’期間的個人經歷以及對戰爭問題的思考和她如何等待被關在納粹集中營的丈夫的歸來。1991年發表《華北情人》。
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具有一個預言般的名字--《這是全部》。
情人的作家及國家和主人公
情人 - 瑪格麗特·杜拉斯長篇小說
《情人》是法國當代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記者和電影藝術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代表作。
它獲得法國龔古爾文學獎。小說從不同的視角揭示了現代法國社會中男女對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側面。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了一名貧窮的法國少女與富有的華裔少爺之間深沉而無望的愛情,筆觸深達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隱秘的特質,催人深思。
主人公
瑪格麗特·杜拉斯但是從頭到尾 沒有“杜拉斯” 只有“我” 要知道小說中的我不一定是真的我
杜拉斯作品有哪些?
情人杜拉斯百度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oNzXdBY-pCDdJH75yKdqVQ 提取碼:ot8d ? ?
《情人》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作品獲得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瑪格麗特·杜拉斯:每一本打開的書,都是漫漫長夜。
? ? ? ? ? ? ? ? ? ? ? 文|莉蒂亞
? ? ? ? ? ? ? ? ? ? ? 圖|網? 絡
1、如果愛,請深愛,愛到不能再愛的那一天。
——瑪格麗特·杜拉斯 《情人》
2、在我很年輕時,一切已經太遲。
——瑪格麗特·杜拉斯 《情人》
3、恨之所在,是沉默據以開始的門檻。
——瑪格麗特·杜拉斯 《情人》
4、與你年輕的時候相比,我更喜歡你現在備受摧殘的容顏
——瑪格麗特·杜拉斯 《情人》
5、若我不寫小說,不是作家,那么我應該是一個妓女。
——瑪格麗特·杜拉斯 《情人》
6、淚水既安慰了過去,也安慰了未來。
——瑪格麗特·杜拉斯 《情人》
7、愛之于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而我的夢想,就是與你白頭而死。
——瑪格麗特·杜拉斯 《情人》
8、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意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瑪格麗特·杜拉斯 《情人》
9、性格決定了他們的命運,然而又是什么決定了他們的性格。我們無法改變所有人的環境,無法保證所有人都是處在那樣一個能培養出良好性格的環境,所以,請不要輕易地去評論每一個人的好壞。
——瑪格麗特·杜拉斯 《情人》
10、后來,她哭了,因為她想到堤岸的那個男人,因為她一時之間無法確定她是不是曾經愛過他,是不是用她所未曾見過的愛情去愛他,因為,他已經消失于歷史,就像水消失在沙中一樣,因為,只是在現在,此時此刻,從投向大海的樂聲中,她才發現他,找到他。
——瑪格麗特·杜拉斯 《情人》
《情人情人》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云資源
《情人》([法] 瑪格麗特·杜拉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oYaEqoe8NVfdDe0saxh2Rg 密碼:odr5
書名:情人
作者:[法] 瑪格麗特·杜拉斯
譯者:王道乾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7
頁數:146
內容簡介:
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傳性質的小說,獲一九八四年法國龔古爾文學獎。全書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貧窮的法國女孩與富有的中國少爺之間深沉而無望的愛情。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女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學教師。四歲時喪父,童年的苦難和母親的悲慘命運影響了她的一生。
杜拉斯以小說《厚顏無恥之輩》(1943)開始她的文學生涯。她的作品不僅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而且尤其注重文體,具有新穎獨特的風格。早期小說《抵擋太平洋的堤壩》(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時代的貧困生活,還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會現實為題材的。《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手》(1952)等作品充滿了鏡頭般的畫面和口語式的對話,因此不少都被改編成影片;后來的小說如《塔爾奎尼亞的小馬》(1953),《琴聲如訴》(1958),《洛爾·V.斯坦的迷醉》(1964)等則善于打破傳統的敘述模式,把虛構與現實融為一體,因而使她一度被認為是新小說派作家,其實她的小說只是在手法上與新小說類似,重視文體的詩意和音樂性,但在構思方面卻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繪對立和人的,是在以獨特的方式揭露社會現實。
杜拉斯在戲劇和電影方面同樣成就卓著,她分別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戲劇集,在1983年還獲得了法蘭西學院的戲劇大獎。作為法國重要的電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員,她不僅寫出了《廣島之戀》(1960)、《長別離》(1961)這樣出色的電影劇本,而且從1965年起親自擔任導演,從影片《印度之歌》(1974)開始,每年都有一兩部影片問世,而且有不少獲得了國際大獎。
《直布羅陀水手瑪格麗特·杜拉斯作品系列》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云資源
《直布羅陀水手》([法] 瑪格麗特·杜拉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4f_Qlr5hks4JfkHZGiTSYA 提取碼: qpxa
書名:直布羅陀水手
作者:[法] 瑪格麗特·杜拉斯
譯者:金志平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3
頁數:366
內容簡介:
一個想改變生活的男人登上一艘游艇,游艇上的女人,正跑遍世界尋找她愛著的直布羅陀水手。直布羅陀水手是誰?一個年輕男子,一個殺人兇手,一個受害者,他和游艇上的女人短暫邂逅,隨后消失在某一個港口。愛情在想改變生活的男人和執著于直布羅陀水手的女人之間產生了。他們倆一起認真地尋找那個失蹤的水手。如果他們找到他,那將是他們愛情的終結。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法國小說家、劇作家、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在那里度過生命最初十八年的時光。1943年,以杜拉斯為筆名發表第一部小說《無恥之徒》,從此步入文壇。1950年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廣受好評,入圍當年龔古爾文學獎,并被改編成電影。一生創作了大量小說、劇作和電影作品,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獎。
瑪格麗特.杜拉絲的代表作是什么?
1914年瑪格麗特·多納迪厄生于交趾支那(現為越南南部)嘉定市。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是當地人小學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 1921年她父親去世。
1924年她住在金邊、永隆、沙瀝。她母親在波雷諾(柬埔寨)買了一塊不能耕種的土地。
1939年她同羅貝爾·昂泰爾姆結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羅克合作,在伽利瑪出版社出版《法蘭西帝國》.在書業俱樂部工作,《塔納朗一家》遭到伽里瑪出版社的拒絕。 她第一個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去世。同迪奧尼斯·馬斯科洛相識。
1943年她用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筆名發表《無恥之徒》。參加莫爾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領導的抵抗運動的活動。
1944年R.昂泰爾姆被捕并被放逐到布亨瓦爾德,然后放逐到達豪(參見《痛苦》)。她加入法國黨,任維斯孔蒂街黨支部,成立尋人處,出版《自由人報》,刊登戰俘和被放逐者的情況材料。發表《平靜的生活》。
1945年R.昂泰爾姆回來。同R.昂泰爾姆一起成立萬國出版社。 1946年她夏天在意大利。同R.昂泰爾姆離婚。
1947年她的兒子讓·馬斯科洛出生。
1950年她發表《抵擋太平洋的堤壩》。被開除出法國黨。
1957年同D.馬斯科洛分居。 1958年發表《琴聲如訴》。她從1955年起反對繼續進行阿爾及利亞戰爭,后又反對戴高樂政權。為各種周刊和雜志撰稿。
1959年為阿蘭·雷內寫《廣島之戀》電影劇本。
1960年當選為美第奇獎評委,但于幾年后辭職。"如果存在一個否定的評委會,我就參加。"
1961年她為亨利·科爾皮的影片寫《長別離》,這個電影劇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學獎獲得者熱拉爾·雅爾洛合作的結果。
1968年她參加了五月風暴的那些事件。在《綠眼睛》中可讀到關于大學生和作家行動委員會誕生的政論文,該文被委員會否定,委員會也在不久后解散。
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納電影節期間獲法國藝術片影院及實驗電影院協會獎。
1976年,《整天在樹木之中》獲讓·科克托獎。
1982年在納伊的美國醫院進行戒毒治療。 1984年《情人》獲龔古爾獎。
1985年發表《痛苦》。 7月 17日在《解放報》上發表一篇文章,瑪格麗特·杜拉斯在"魏爾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場引起一部分讀者的敵對情緒和好幾位女權主義者的論戰。
1986年《情人》獲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獎,是"當年用英語發表的最佳小說"。
1988年-1989年嚴重昏迷。住院。 1990年R.昂泰爾姆去世。 1991年發表《華北情人》。
1996年,瑪格麗特·杜拉斯逝世。
杜拉斯的《情人》講的是什么?
《情人》描寫了一名貧窮的法國少女與富有的華裔少爺之間深沉而無望的愛情,筆觸深達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隱秘的特質,催人深思。這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小說中自始至終涌動的情感力量甚至超越了高超的寫作技巧,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情人》百度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 ?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RTBEkU9NxQY_GIQwH7-fRA?pwd=cvti
提取碼:cvti ? ?
1929年的越南是法國殖民地,一個15歲的法國少女(珍·瑪奇 飾)在西貢女子寄宿學校讀書。每逢假期她便回家,母親辦了一所很小的學校,收入甚少。
杜拉斯情人“你年輕的時候很美麗,不過跟那時相比,我更喜歡現在你歷經了滄桑的容顏”這句話的英文原版
你年輕的時候很美麗,不過跟那時相比,我更喜歡現在你歷經了滄桑的容顏,英文原版如下:
'I've?known you for years. Every- one says you were beautiful when you were young, but I want to tell you I think you're more beautiful now than then. Rather than your face as a young woman, I perfer your face as it is now, ravaged.'
瑪格麗特·杜拉斯以小說《情人》獲得1984年龔古爾文學獎。這一新作在1984年秋季文學書籍出版季節出現之始,即引起廣泛的熱烈的反響,各大報爭相發表熱情洋溢的評論,9月初發行量每日即達到一萬冊之多。
1992年,小說被讓·雅克·阿諾改編成同名電影,由珍·瑪奇、梁家輝主演。
擴展資料:
杜拉斯寫作《情人》時已經七十一歲了,小說以老年人的視角將故事娓娓道來,寫出了對逝去青春的眷戀與懷念。同時作者對于時光易逝的感慨一直貫穿于文章始終,在這樣的情境下回顧自己的青春年華,更能激起讀者共鳴,使這份青春年少的異國愛戀顯得彌足珍貴,讓人回味無窮。
這段經典的開頭,描寫出了一個女人在自己容顏備受摧殘的時候,渴望一個往昔的情人從已經對衰老的自己表現漠然的人群中走出來,表達出那份超越時間之上的愛,給人一種無奈的滄桑之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