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備茯磚茶原料:采摘鮮嫩的茯苓和茶葉,將茯苓曬干,然后研磨成粉末,將茶葉晾干。
2. 混合原料:將茯苓粉末和茶葉混合均勻。
3. 篩選材料:將混合的茯苓粉末和茶葉通過一層特殊的篩子篩選,去除雜質。
4. 加水混合:將篩選后的材料用適量的水混合均勻。
5. 壓制成型:將混合好的原料放入壓茶器中,進行壓制成型,一般為長方形或方形。
6. 晾干:將壓好的茯磚茶放置在通風干燥的地方晾干。
7. 熟化:晾干的茯磚茶會經過一定時間的天然熟化,使其口感更醇厚。
8. 包裝貯存:熟化后的茯磚茶可以進行包裝,通常是用紙袋或布袋來包裝,儲存在干燥清潔的地方即可。
茯磚茶制作工藝比較簡單,主要是將茯苓粉末和茶葉混合后用壓茶器進行壓制,然后晾干并熟化后即可食用。茯磚茶不僅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而且具有清熱解毒、安神定志等多種功效,常被用作中藥材來治療相關疾病。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茯茶的制作工序和保存方法|茯茶怎樣保存
茯茶屬六大茶類中的黑茶中特色產品,是后發酵茶,也是全發酵茶。下面我要介紹的是茯茶的制作工序和保存方法。
茯茶的制作工序
中國有句話老話:“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茯茶的這些好處與其制作過程中的特殊工藝不無關系——茯茶作為磚茶中的特殊高檔品種,其制作需要經過選料、篩制、渥堆、壓制、發花、烘干等二十多道工序。“金花”即“冠突散囊菌”更是其它茶類難以具備的菌種,因此茯茶在保健上具有了和其它茶類不同的魅力。
茯茶發展到今天已基本形成了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邊茶,云南普洱茶,廣西六堡茶“六朵茯花”,而近年來,又當以湖南生產的“禪洱”與“和藏”品牌茯茶比較好。
茯茶的保存方法
由于茶葉吸附性強,又易吸收異味,在加上茶葉的香味成分大都是經過在加工而形成的,所以較不穩定,極容易自然發散或氧化變質,因此建議消費者在儲存拆封過的茶葉時使用以下幾種方法:
(1)利用干燥箱儲存:因為干燥箱溫度穩定,也隔絕空氣,將茶葉放在干燥箱中儲存不會潮濕或氧化。
(2)利用冰箱儲存:要維持茶葉的新鮮與香味,最好低溫貯存。必須注意的是,保存茶葉的冰箱必須衛生、清潔、無異味,更不能保存茶葉以外的東西。
(3)利用熱水瓶儲存:將熱水瓶整理干凈,再將要儲存的茶葉倒入瓶內,塞緊塞子存放。
(4)利用罐子儲存:先用小罐子分裝少量茶葉,以便隨時取用,其余的茶葉用大罐子密封起來儲存。最好不要使用玻璃罐、瓷罐、木盒或藥罐,因為這些器具具有透光、不防潮、易碎的缺點。適合保存的罐質材料有:
錫罐或鐵罐:具有不透光的功能,是最適合的材質,包裝前罐內墊一層綿紙或牛皮紙,且必須保持罐內清潔、干燥、無異味。
鐵皮罐:最好用雙層蓋的,包裝前罐內要墊一層綿紙或牛皮紙,蓋口的縫隙可用膠紙封緊。
密封罐:市面所賣的密封罐通常會透光,使用時最好先用鋁箔袋將茶葉包裝好再放入密封罐,另外也可以放入干燥劑,加強防潮的功能。
(5)茶葉受潮回軟怎么辦?可以利用烤箱、微波爐或炒菜鍋進行去除茶葉中的水分,但必須注意烤箱、微波爐和炒菜鍋不能有異味、有雜物,烘焙的時間也需要經驗積累;另外要等到茶葉完全散熱發涼后再包裝起來,以免變質。
茯茶的鑒別
品茯茶,要先學會辨別,不同年代的外包裝決定了茯茶的陳舊和質量,包括紙的材質、標簽字樣、商標等;另外,早期茯茶用料十分考究,大部分選用葉片大、葉張肥厚、色澤黑褐油潤均勻一致的黑毛茶為原料,自1983年后,茯茶拼配用料,部分采用平地茶原料,葉張薄、瘦,含梗較多,色澤也較黃褐,欠均勻一致;再有,不同年代金花色澤不同:剛出烘房的新茯茶,磚身內著生大量的金顆粒,形似“米蘭”。隨著陳放年代的延長,金花逐步萎縮變白,三十年的茯茶已基本見不到金花留下的痕跡,隱約可見白色欠均勻的斑點。陳放多年的茯茶,茶湯滋味表現為甜醇爽滑。十幾泡之后,茶湯色澤逐漸變淡,但甜味猶存,且更加純正。陳放多年的茯茶,葉底黑褐均勻,質地稍硬,用手指輕輕一捏即碎。
茯茶之所以有與其它茶類不一樣的特點,且比市面上減肥茶功效優越無副作用,是因為它是百分百用茶葉深加工而成,不含任何其它添加物。如同酸奶的益生菌,茯茶的冠突散囊霉使茶葉中的茶多酚、兒茶素、茶氨酸、茶多糖、生物堿等衍變成茯茶素等物質,對人體新陳代謝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千百年來游牧民族用歷史和生活也證明了茯茶的健康作用。西北諺語“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痛;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就是其真實寫照。
因以前在伏天加工,被稱為“伏茶”,又因其口感及藥效似土茯苓,故稱為“茯茶”。茯茶內產生的一種獨特的金顆粒,俗稱“金花”,即“冠突散囊菌”,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體。茯茶中的“金花”含量與茶葉品質呈正相關,并有“茶好金花開,花多茶質好”之說。
茯茶里面的金的菌體并不是“發霉” , 金的菌體俗稱“金花”,學名為“冠突散囊菌”,是一種益生菌體。
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等已在分子水平上充分證明茯磚茶中存在具有顯著降脂減肥和降糖功能的特異成分,并發現了茯磚茶中獨有的兩種新的活性物質――茯茶素A和茯茶素B。
茯茶磚的制作過程誰能告訴我
天茯茶是選用安化一級黑毛茶為原料,經過傳統的加工工藝手工壓制而成,其原料較普通茯磚更高檔,整個的制作工藝更加完善、精細、科學性,并秉承湖南黑茶的傳統文化內涵,口感甘甜滑爽,帶有茯磚傳統的松煙香與茯苓香。
該茶凈重1kg,磚松緊適度,便于攜帶與飲用,價格適中,充分體現白沙溪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
天茯茶蓋碗沖泡法
選用用蓋碗(150-200ml)沖泡天茯茶,茶葉8-10g左右,沸水沖泡。
一.洗茶:洗茶大約12秒鐘即可,湯黃亮,第一道沖泡后的茶水不喝,是洗凈長期裸露在外的茶體,這也成了黑茶沖泡的一道藝術性的步驟。
二. 在洗茶之后,要把蓋碗的蓋子拿開,即醒茶,醒茶30秒即可(不喜歡松煙味濃的人則可醒茶時間稍長)。
三. 沖泡飲用,沖泡的速度不能太快,水沿蓋碗內弧邊慢慢流入,這稱為第二泡茶,沖泡時間10秒,而后的三到七泡則時間可更短至6—7秒,置入水的速度可以稍加快,八泡以后時間又需稍加長至12秒左右,時間上應“慢快慢”。
四.第二泡至第四泡的茶湯松煙味較濃,微澀,湯色紅而亮,第五泡至第十泡的茶湯金黃明亮,口感甜醇而不膩,滑爽,帶“菌花香”。我們可將這二至四泡的茶湯單獨置于一個公道杯中,待第十泡時,用第十泡之后的茶湯與二至四泡單獨置于一個公道杯中的茶湯進行勻合,大概可以加到第十五泡,再進行品飲,這就與五至十泡的茶湯風味差不多。同樣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品味來對不同泡
茯茶是什么茶?
茯茶屬六大茶系中的黑茶,是黑茶中最具特色的品種,屬后發酵茶,也是全發酵茶。陜西咸陽人發明了一種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茶葉品種,也就是茯茶。
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其效用類似土茯苓。茯茶是中國最早出現的緊壓茶,也是加工工藝最復雜、最古老、流傳最久遠的大宗茶產品。史料記載,陜西是茯磚茶的發明地和本宗源頭。
擴展資料
喝茯茶的作用:
1、補充膳食營養
黑茶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氨基酸、糖類物質等營養成分,對于飲食中缺少蔬菜和水果的地區人們來說,長期適量飲用安化黑茶,有助于補充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
?2、助消化
黑茶含有大量的咖啡堿成分,能刺激腸胃,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從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喜歡吃肉的朋友們,不妨多喝安化黑茶,有助于解油膩、消食哦。
3、延緩衰老
?常飲黑茶,具有抗氧化、延緩細胞衰老的功效哦。主要是由于安化黑茶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這些物質都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茯茶
磚茶如何制作
用茶葉、茶莖,有時還配以茶末壓制成的塊狀茶制作而成。
磚茶是一種什么樣的茶,制作工藝是什么?
“磚茶”就是外形像磚頭一樣的茶葉,它的制作方法就是用茶經過壓制塑性,然后制成一個磚頭的形狀。用來制作磚茶的原料有很多種,可以是茶葉,也可以是茶莖,甚至茶末也可以用來制作磚茶。
磚茶對它的制作環境有很高的要求,必須是在干凈,干燥的地方,并且里面還不能有其他味道很重的東西,不然會影響做出來的磚茶的味道,也不能和有毒有污染的東西放在一起,會影響磚茶的品質。然后是選用的原料,主要是以茶作為原料,將它進行高溫高壓蒸壓,用的茶有很多種類,像黑茶,花茶,茯茶等,都可以用來制作磚茶。制作過程中在發酵的時候,產生的金花菌可以說它決定了磚茶質量的好壞,金花菌越多,磚茶的質量就越好。金花菌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能夠促進身體消化,幫助新陳代謝。
黑茶制成的磚茶就是黑磚茶,是用湖南的黑毛茶做成的,做出來的磚茶呈黑褐色,具有黑毛茶獨特的香味。花茶制成的花磚茶,花磚茶制成以后,表面有非常獨特的花紋,這也是花磚茶的一個特色,并且花磚茶還有很多功效,既能減肥,也能延緩衰老,還能提高我們的神經活躍度。茯磚茶的原料也是黑毛茶,只是因為茯磚茶在制作過程中多了一道“發花”的工序,才與黑磚茶不同。發花就是指讓磚茶的表面生長出“金花菌”。
磚茶是我們中國茶文化的一種特色,現在磚茶不僅是我們中國獨有的茶,更是發展到了國外。在絲綢之路上,磚茶是我們和其他國家貿易往來的主要角色,被譽為“中國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尤其是俄羅斯地區,磚茶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磚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磚茶又稱青磚茶、蒸壓茶(俗稱青磚茶),顧名思義,就是外形像磚一樣的茶葉,它也是緊壓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以茶葉、茶莖,有時還配以茶末壓制成的塊狀茶。磚茶根據原料和制作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青磚茶、米磚茶、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康磚茶等幾類。所有的磚茶都是蒸壓成型,但成型方式有所不同。如青磚茶、米磚茶、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是用機壓成型,康磚茶則是用棍錘筑造成型。
制作
磚茶主要是用黑茶作原料經過高溫高壓蒸壓而成的,如云南產的緊茶、小方磚茶;四川產的康磚茶;湖北產的青磚茶(又名洞茶),湖南產的黑磚茶、茯磚茶、花磚茶等等。也有用紅茶為原料做成的紅磚茶,俗稱米磚茶。
所有的磚茶都是蒸壓成型,但成型方式有所不同。如黑磚、花磚、茯磚、青磚、米磚茶是用機壓成型;康磚茶則是用棍錘筑造成型。在磚茶的壓制技術中,汽蒸漚堆是芙磚壓制中特有工序,同時它還有一個特殊的過程,即讓黃霉菌在其上面生長,俗稱“發金花”。茯磚茶以有較多的金的霉花為上品,霉花越多質量越好。
外形
花磚、茯磚、黑磚、青磚等磚茶,外表形狀平整,四角邊緣分明,厚薄大小均勻,湯色橙黃,香氣純正,滋味淳厚。康磚茶的外形為圓角長方體狀,色澤棕褐,湯色紅濃,香氣清純,滋味淳厚。緊茶外觀烏潤,湯色橙紅,香氣清正,滋味淳厚。小方磚茶外表灰黃,湯色黃明,香氣平和,滋味濃厚微澀。紅磚茶四角平整,磚面色澤油潤烏黑,湯色深紅,香氣高淳,味道濃。
分類
黑茶
黑磚茶,又被稱做“八子”,是以湖南黑毛茶為原料壓制而成的。外形為長方磚形,規格為35*18*3.5厘米。磚面平整端正,四角分明,厚薄一致,花紋圖案清晰,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略帶松煙的香味,湯色紅黃微暗,葉底老嫩尚勻,滋味濃厚中微帶些澀味。每片磚凈2公斤。
花茶
花磚茶,產于湖南省,由歷史上的“千兩茶”——花卷查改胡子而成。茯磚茶外形為長方形,規格為35*18.5*5厘米。磚面平整,棱角分明,花紋圖案清晰,色澤烏黑法潤;內質香氣純正,稍帶松木煙香,湯色紅換,葉底老嫩尚勻,滋味濃厚微澀。制造工藝與黑磚基本相同。 花磚茶的加工方法是用湖南安化高家溪和馬安溪的優質黑毛茶作原料。“花磚”的名稱由來,一是由卷形改磚形,二是磚面四邊有花紋,以示與其它磚茶的區別,故名“花磚”。“花磚”歷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凈重合老秤1000兩,故又稱“千兩茶”。花磚茶正面邊有花紋,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純正,滋味濃厚微澀,湯色紅黃,葉底老嫩勻稱,每片花磚凈重2公斤。用棍錘筑制在長形筒的篾簍中,筑造成圓柱形,高147厘米,直徑20厘米,做工精細,品質優良。歷史上最盛時期的年產量達到過3萬多支。
功效:有止渴、抗輻射、抗癌、防癌、助醒酒、促進消化、減肥、延緩衰老、降膽固醇等作用。能增強大腦中樞神經活動的敏銳性,提高思考能力、降血壓、抑制動脈硬化等等。
由于千兩茶的口感越陳口感越醇和,因此千兩茶適宜堆放在通風、避光、干燥、無異味的地方。
茯茶
茯磚茶,也是以湖南黑毛茶,陜南曬青,為原料,經壓制而成的長方磚形茶,由于茯磚茶的加工過程中有一個特殊的工序——發花,使得茯磚茶的品質茂盛的金的菌落,俗稱“發金花”,金花生長的越多,代表茯磚茶的品質越好。特制茯磚茶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且有黃花清香,湯色紅黃明亮,葉底黑褐尚勻,滋味醇厚平和。普通茯磚茶磚面色澤黃褐,內質香氣純正,湯色紅黃尚明,葉底黑褐粗老,滋味醇和尚濃。
茯茶是什么茶,茯茶的特點、功效
茯茶一般指涇陽茯磚茶(地方名茶)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中國茶按基本類分有綠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涇陽茯磚茶屬黑茶類;按再加工茶類分有花茶、緊壓茶、萃取茶等,涇陽茯磚茶又屬緊壓茶類。全國一千多種茶品中,唯涇陽茯磚茶品中生長繁殖有一種有益曲霉菌——“金花菌”,生物學家現定名為“冠突散囊菌”。它是涇陽茯磚茶的獨特之處,因而形成了涇陽茯磚茶的獨特風格。
“涇陽茯磚茶”茶體緊結,其色澤黑褐油潤、金花茂盛、清香持久、陳香顯露、清徹紅濃、醇厚回甘綿滑,在歷史上主要作為邊銷茶銷往邊疆,具有“消惺肉之膩,解青稞之熱”的功效,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生命之茶”。
營養價值
茯茶中的“金花”是一種有益菌,生物學家現定名為“冠突散囊菌”,是國家二級機密保護菌種,在自然界只有千年靈芝才有。如同奶酪中的乳酸菌。其消食健胃,殺腥解膩,降脂減肥,降壓降糖,生津御寒的飲用功能為其他茶類所不及,特別是對主食肉類、缺少蔬菜、水果的人們,長期飲用茯茶既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又能消食化滯、和胃潤腸、通便利尿、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對人體起著一定的保健和病例預防作用。盡管茯茶性溫,有消食利水、補氣之效。?[8]?
涇陽茯磚茶的保健功效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補充膳食營養
茯磚茶營養成分豐富,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氨基酸、茶多糖等物質,對主食肉、奶酪,飲食缺少蔬菜、水果的西北地區居民而言,長期飲用,可補充以上物質,故而有“生命之茶”之說。
2、消食健胃
茯磚茶中的咖啡堿、維生素、氨基酸等有助于人體消化,調節新陳代謝,特別適合老年人喝。
3、茶多糖降血糖
茶多糖的口感為甜純,存放陳化多年的老黑茶茶品越泡越甜,均與茶多糖含量有關。茶多糖通過抗氧化作用和增強葡萄糖激酶的活性來有效降低血糖。腎上腺素、甲狀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使血糖升高,并加速肝糖原的分解,而能使血糖下降的只有胰島素,所以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與其保護和刺激胰島素細胞的分泌活動有關。
4、降血壓
茯磚茶中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能通過活化多巴胺酶神經元,起到抑制血壓升高的作用。茶色素具有顯著的抗血衰,促進纖溶,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抑制動脈平滑肌細胞增生的作用。
5、茶多糖抗血凝、抗血栓作用
茶多糖在體內、體外均有顯著的抗血凝作用,并減少血小板數,延長血凝從而影響血栓的形成。另外,茶多糖能提高纖維蛋白溶解的活力,由此可見,茶多糖可作用于血栓形成的所有環節。茶多糖還具有防輻射、抗腫瘤、抗病毒、降血壓、耐缺氧及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等多種生物學功能。此外,茯茶中的茶多糖、茶多酚具有抗輻射的作用,對長期看電視或操作電腦的人十分有益。?[9]?
擴展資料:
2013年,涇陽茯磚茶生產企業有30多家,全縣加工生產茯磚茶3200多噸,產值達3.8億元。
2016年,涇陽縣有51家茯茶生產企業,從業人數1萬余人。全縣茯茶產量2萬噸,產值24億元。
截至2017年,涇陽縣有茯茶生產企業52家,茯茶產量3410噸,產值4.09億元。
涇陽縣茯茶多達近百個品牌,先后被評為“中國重點產茶縣”、“中國茯茶之源”稱號,在米蘭百年世博會上被授予“金駱駝獎”。
2011年,“涇陽磚茶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年09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涇陽茯磚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涇陽茯磚茶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陜西省涇陽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涇陽茯磚茶的檢測機構由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隨著涇陽茯磚茶的火熱,很多迷戀安化黑茶的茶客發現,兩個茶放一起,第一眼看著神似,仔細一瞧卻大有不同。
天未然茶業表示,涇陽茯磚茶與安化黑茶的區別,得從歷史淵源說起。千年黑茶雖源自安化,卻盛于涇陽,文獻記載中國第一茯磚出自涇陽。據《天下第一“磚”涇陽茯磚茶》(以下簡稱《天下第“一”磚》)一載:茯茶(散茶)在陜西涇陽的出現在北宋神宗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茯磚茶形成及定型則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前后。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茯茶
茯磚茶屬于什么茶?
茯磚茶,屬黑茶、也稱發酵茶始祖。據史載第一塊茯磚茶誕生于陜西咸陽涇陽縣,湖南茯茶泰斗施兆鵬先生為陜西咸陽茯磚茶題字“茯茶之源”。
制作茯磚茶最早原料來自陜西、四川,由于后期消費需求猛增,陜西、四川原料以無法滿足加工需求,才引進湖南的黑毛茶作為茯磚茶的原料。
目前生產的茯磚茶,分特制和普通兩個品種目,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原料的拼配不同。特制茯磚全部用黑毛茶作原料,而壓制普通茯磚的原料中,黑毛茶只占到40--45%,四級黑毛茶占5-- 10%,其他茶占50%。
擴展資料
黑茶種類介紹
1、花磚茶
加工方法是用安化境內優質黑毛茶作原料。“花磚”的名稱由來,一是由卷形改磚形,二是磚面四邊有花紋,以示與其它磚茶的區別,故名“花磚”。“花磚”歷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凈重合老秤1000兩,故又稱“千兩茶”。
2、黑磚茶
因用黑毛茶作原料,色澤黑潤,成品塊狀如磚,故名。現湖南白沙溪茶廠也有生產。其原料選自安化、桃江、益陽、漢壽、寧鄉等縣茶廠生產的優質黑毛茶。從70年代初對以往費工耗時的繁復工序進行了改革,按原來面茶、里茶的比例一次拼好、一次壓制成型,白沙溪于1939年試產黑茶磚成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茯磚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花磚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黑磚茶
2021-01-26
茯磚茶,屬于我國七大茶系中的黑茶系,是黑茶中一大分支,也屬于后發酵茶。因多在三伏天制作加工、并且飲用后的效果似 “土茯苓”,故起名為 “伏茶、茯磚茶”。茯茶分為:散狀茯茶、壓制茯茶兩大類。其中,壓制茯茶又細分為:手筑、機制、兩大類。
茯磚茶的原產地:
茯磚茶,原產于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在陜西從古以來就流傳著 “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磚茶” 的說法。故 “茯茶” 在民間,通常也被稱為 “涇陽茯磚茶、涇陽磚、封子茶” 等。在2013年 “涇陽茯磚茶” 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為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4年被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正式命名為 “中國茯茶之源”。
茯磚茶與普通黑茶的主要區別:
茯磚茶: 在國家標準中,茯磚茶是唯一要求有 “金花” 即 (冠突散囊菌) 指標的茶類。
普通黑茶: 無金花。
曾經歷史上的茯磚茶特點:
湖南安化發酵初制,陜西涇陽發花精制。
1.按照外形分類:散狀茯茶、壓制茯茶。
散狀茯茶:指未經過壓制的,散狀茯茶。分為:特級、一級。
壓制茯茶:指經過壓制定型的,磚狀茯茶。分為:機制茯茶、手筑茯茶。
2.按照產地分類: 陜西涇陽茯磚茶、湖南安化茯磚茶。
陜西涇陽茯磚茶的主要特點:
①中國茯茶的原產地,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③茯磚茶的傳統手筑精制工藝,復雜精細,多達近30道。
④生產的茯磚茶內, “金花” 菌生長茂盛,形成獨特的品質特征。
湖南安化茯磚茶的主要特點:
②茯磚茶的初制技術:早在1860年的湖南安化,就將初制好的黑毛茶,采用多人排成行,用腳踩壓成90公斤/塊的,茯磚茶篾簍大包,運往陜西涇陽縣,筑制精制成茯磚茶。
③湖南安化磚茶廠(現白沙溪茶廠),經過10年(1943~1953)的反復試驗,在安化制成湖南第一塊茯磚茶。
④生產的茯磚茶內, “金花” 菌生長茂盛,形成獨特的品質特征。
3.按照成品感官品質特征分類: 特制茯磚(簡稱特茯)、普通茯磚(簡稱普茯):
特茯與普茯的區別: 在原料的嫩度上有一定的差別。在加工工藝、感官品質特征、上基本一致。
①特茯:
外形: 磚面平整、棱角分明、厚薄一致、發花普遍茂盛、干嗅清香、帶菌花香、磚面為黑褐色。
內質: 磚內無黑霉、白霉、青霉、紅霉、等雜菌。香氣純正、湯色橙黃、滋味醇厚醇和、無澀味。
②普茯:
外形: 磚面平整、棱角分明、厚薄一致、發花普遍茂盛、干嗅清香、帶菌花香、磚面為黃褐色。
內質: 磚內無黑霉、白霉、青霉、紅霉、等雜菌。香氣純正、湯色橙黃、滋味純和、無澀味。
1.開包去雜:
打開來自湖南安化的,初制黑毛茶包,攤晾在特大木制案板上,進行手工剔揀,去除雜質。
2.剁茶:
剔揀去雜后,進行剁茶。采用軋刀將原茶剁碎。
3.篩選:
將剁碎的茶葉分別過籮、過篩、進行篩選。選取5~7厘米的茶葉留用,長于7厘米的茶葉,繼續剁碎,小于5~7厘米的碎茶、沫茶不用。
4.備水:
按照比例,取涇陽本地的地下水,于上午時分,倒入已經埋在地下的陶制大缸內。另取一定比例的涇陽地下水,于下午時分,煮沸燒開,兌入缸內,加蓋悶捂發酵12小時,制成備用水。
5.熬茶釉(新釉、老釉、老茶釉):
制作新釉: 取適量茶葉+適量備用水,于上午時分,先武火后文火熬制12小時,熬出茶釉,此釉被稱為“新釉”。
制作老釉: 取適量茶葉+適量備用水于,于下午時分,文火熬制6小時,此釉被稱為“老釉”。
勾兌茶釉: 第2天早上,將老茶釉(酵母種)、新釉、老釉、按一定比例兌入備用。
6.稱茶(打吊):
將剁碎的茶稱量,5斤/鍋。
7.炒茶(端殼郎、暢鍋):
將鐵鍋燒熱后,注入一定比例兌好的茶釉,鍋內頃刻白氣蒸騰,茶釉充分浸潤熱鍋。將稱好的茶葉倒入炒鍋中,再次將鍋中續入一定比例的茶釉后,快速用木棍翻炒,將茶與茶釉翻炒混合均勻,炒至一定溫度后,備用。
8.灌茶入封:
將手工麻紙糊制的,1.2×0.8×0.1的 “茶封”,襯在尺寸相配套的木制、鐵制、的外套 “梆子” 內。再將炒好的茶葉灌入茶封內,使之飽滿。
9.筑茶(捶茶):
用特制的茶錘、茶棍、將灌入紙封內的茶,一點點的筑實捶實。一般情況下,每封需筑170~300下,即:提棍100~120下、拐棍50~80下。其中棍法又分4路,即:從梆子前到梆子后,排列筑捶4棍,不能錯亂。
10.扶梆子:
在筑茶捶茶的同時,另有一人在旁邊 “扶梆子”,即幫助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有:扒勻封口的茶、筑封口、開關梆子、安放封殼、取出茶封、等。
11.錐封:
用鐵釬在紙質的 “茶封” 上,戳幾個深約1/2茶封長度的孔,以便于筑捶過程中,茶中水分的滲出與揮發。
12.捆扎:
茶葉出封后,用麻繩將 “茶封” 十字捆扎,以便定型。
13.檢驗:
當 “茶封” 筑捶成型后,由檢驗員逐個驗收、并且蓋印。
14.陰干:
當 “茶封” 內的水分,充分滲出揮發后,進行陰晾陰干。夏季的陰晾陰干時間為1個月左右,冬季的陰晾陰干時間為2個月左右。
15.發花:
“發花” 工藝,是涇陽茯磚茶的核心部分。因此 “花” 的多少,是衡量涇陽茯磚茶質量的標準。花多則茶香而濃、花少則茶淡而薄、花好則茶美而佳。“發花” 是指將筑制好的磚茶,靜置于特定的環境中,讓茶磚自身生長繁殖一種真菌的過程,這種真菌的學名為 “冠突散囊菌”,俗稱 “金花”。
當封皮紙包上出現俗稱 “菜籽花” 的黃點后,再打開垛堆,分晾1~2個月。
16.干燥:
在 “發花” 完成后,再以每天升溫3℃的周期,升溫至50℃,保持2天。再以每天降溫2℃的周期,降溫至35℃。再以每天升溫1℃~4℃的周期,升溫至茶葉完全干燥為止。此時,“茶封” 中散放出芬芳的香氣,制作就完成了。
17.在手筑涇陽茯磚茶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制茶用水: 須為涇陽本地的地下水。涇陽本地的地下水,PH值為6~8.5,呈弱酸性。與黑毛茶在一起,極易融合、極易發酵發花,極有利于有益菌群的生長。
2.涇陽的氣候: 涇陽的小地域性氣候,能夠很好地使茯磚茶,吸天地之精氣、聚日月之靈光、完成生命的涅槃。涇陽茯磚茶在 “發花” 過程中,需要特定的環境參數,低了不行,高了也不行。
3.工具: 炒茶時的木棍,捶茶時的茶錘,都以果木、桑木、為宜。
4.燃料: 炒茶時使用的燃料,也以果木為宜。
5.“發花” 環境空間: 以堆垛在松木板、吸附性較強、材料制成的木架上為宜。
1 . 茯磚茶,通常也被簡稱為 “茯茶” 。 屬于我國七大茶系中的黑茶系,是黑茶中一大分支,也屬于后發酵茶。
2 . 茯磚茶,原產于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 在2013年 “涇陽茯磚茶” 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為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4年被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正式命名為 “中國茯茶之源”。
3 . 茯磚茶與普通黑茶的主要區別:
茯磚茶: 在國家標準中,茯磚茶是唯一要求有 “金花” 即 (冠突散囊菌) 指標的茶類。
普通黑茶: 無金花。
4. 曾經歷史上的茯磚茶特點: 湖南安化發酵初制,陜西涇陽發花精制。
5.茯磚茶的分類:
① 按照外形分類: 散狀茯茶、壓制茯茶。
② 按照產地分類: 陜西涇陽茯磚茶、湖南安化茯磚茶。
③ 按照成品感官品質特征分類: 特制茯磚(簡稱特茯)、普通茯磚(簡稱普茯)。
6 . 陜西涇陽茯磚茶的 “手筑工藝” 流程: 1.開包去雜、2.剁茶、3.篩選、4.備水、5.熬茶釉、6.稱茶、7.炒茶、8.灌茶入封、9.筑茶(捶茶)、10.扶梆子、11.錐封、12.捆扎、13.檢驗、14.陰干、15.發花、16.干燥。
【 感謝關注頭條號:悠然品茶 】
探秘中國高端黑茶的誕生過程是怎樣的?
中國茶有著五千年的歷史。黑茶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主要商品被源源不斷運往世界各國,是各民族間和文化交流紐帶。集清代黑茶生產工藝之大成的益陽安化“千兩茶”,被近代人譽為“世界茶王”。如今,位于湖南安化縣的白沙溪茶廠仍保留著傳統生產工藝,采用純手工生產“千兩茶”。
創建于1939年白沙溪茶廠,是由留學日本九洲大學的農學士彭先澤組建。這里,創造了中國緊壓茶史上的第一片黑磚茶,第一片茯磚茶,第一片花磚茶,挖掘、繼承和發展了民間傳統茶葉產品天、貢、生尖茶和花卷茶(俗稱千兩茶),是中國緊壓茶之發祥地,邊銷茶的搖籃。圖為安化“千兩茶”利用七星灶烘焙。
安化黑茶產制始于十六世紀初。《明史食貨志》記載有“神宗萬歷十三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茶值賤,商人率我境私販”。由于湖茶量多、質好、價廉,吻合“以茶易馬”之愿,湖南黑茶興起。而明清時期,安化成為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在南方的重要起點,“千兩茶”也因此問世。篾簍用三年以上的楠竹編制成花格狀,用于包裝汽蒸后的黑毛茶。
黑茶的基本工藝流程是殺青、初揉、渥堆、復揉、烘焙。而“千兩茶”在黑茶經基本工藝后,需要進一步放置在干燥處補發酵,然后利用七星灶烘焙,并分等級進行篩分拼堆打包,而打包好的毛茶再經過水蒸氣汽蒸4分鐘后,迅速裝入編制成花格狀篾簍,保證蒸氣不散失,篾簍及時鎖口后經人工踩壓成包壓制成形,并日曬夜露49天干燥。篾簍中間為一層棕片,最里層為蓼葉,防水但通風透氣利于“千兩茶”保存。
黑茶應該好好傳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