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清門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清沿明制,于順治十二年(1655)重修。門外為橫向廣場,南北寬50米,東西長200米。廣場北側正中為乾清門,東為內左門,西為內右門。內左門外東側宮墻之下,為蒙古王公及九卿值房內右門外西側宮墻之下,為軍機處等值房。廣場兩端東為景運門,西為隆宗門;景運門內南側為奏事待漏所,隆宗門內南側為軍機章京值房。廣場南側中為保和殿后陛,及后左門、后右門此廣場寬闊、平坦,是外朝內廷的分界線,也是紫禁城內東西聯系的主要通道。
2、乾清宮是故宮內廷正殿,是內廷后三宮之一。面闊9間,進深5間,高20米,是黃琉璃重檐廡殿頂。乾清宮始建于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毀而重建,現有建筑為1798年所建。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后來皇帝還在這里接見外國的使節。每當各種節日的時候,這里都會舉行家族宴會。皇帝駕崩后,將靈柩停放在此殿。明朝歷史中,有名的“壬寅宮變”、“移宮案”、“紅丸案”等案件都發生在乾清宮。乾清宮寶座上方懸“正大光明”匾,它是雍正之后的皇帝秘密儲藏傳位詔書的地方,其神秘色彩非常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