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清宮是故宮內廷正殿,是內廷后三宮之一。面闊9間,進深5間,高20米,是黃琉璃重檐廡殿頂。乾清宮始建于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毀而重建,現有建筑為1798年所建。
2、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后來皇帝還在這里接見外國的使節。每當各種節日的時候,這里都會舉行家族宴會。皇帝駕崩后,將靈柩停放在此殿。明朝歷史中,有名的“壬寅宮變”、“移宮案”、“紅丸案”等案件都發生在乾清宮。乾清宮寶座上方懸“正大光明”匾,它是雍正之后的皇帝秘密儲藏傳位詔書的地方,其神秘色彩非常濃厚。
3、乾清宮是后三宮之首,它位于乾清門內“乾”意為“天”,“清”意為“透徹”,它一方面象征著國家如透徹的天空一樣穩定,另一方面也象征皇帝的所作所為如同透徹的天空一樣坦蕩。
4、乾清宮坐落在單層漢白玉石臺基之上,建筑面積為1400平方米,自臺面至正脊高20多米,檐角置9個脊獸,裝飾有金龍和璽彩畫,三交六菱花隔扇門窗。殿內明間、東西次間相通,而明間前檐減去金柱,減柱的建造形式是梁架結構,這樣可以擴大室內的空間。后檐兩金柱間設有屏風,而屏風前設寶座,東西兩梢間為暖閣,后檐設仙樓,兩盡間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寧宮。殿內鋪金磚。殿前寬敞的月臺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四座,正中出丹陛,接高臺甬路與乾清門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