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條的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等。面條易于消化吸收,有改善貧血、增強免疫力、平衡營養吸收等功效,一般人都可以食用,但是病濕熱者忌食面條。
國內最出名十大面條
武漢熱干面
熱干面的優勢在于用芝麻醬調味,可以補充鈣和蛋白質,但是熱干面熱量非常高,一碗熱干面頂好幾頓,容易上火的人應該少吃熱干面。吃的時候最好配蔬菜湯或者蛋酒,綠豆湯等,有助于消化和營養平衡。
蘭州牛肉面
蘭州牛肉面,又稱蘭州清湯牛肉面,是甘肅省蘭州地區的風味小吃。傳說起源于唐代,但因歷史久遠已無法考證。有史料記載的是蘭州牛肉面始于清朝嘉慶年間,系東鄉族馬六七從河南省懷慶府清化人陳維精處學成帶入蘭州的,經后人陳和聲、馬寶仔等人以“一清(湯)、二白(蘿卜)、三紅(辣子)、四綠(香菜蒜苗)、五黃(面條黃亮)”統一了蘭州牛肉面的標準。
1999年,蘭州牛肉面被國家確定為中式三大快餐試點推廣品種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面”。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面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并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譽“中華第一面”。
河南燴面
河南特色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燴面按配料不同可分為:羊肉燴面,牛肉燴面,三鮮燴面,五鮮燴面等等。燴面是以優質高筋面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面條的面食。湯好面筋,營養高。
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因為苗條的厚度較大,因此在煮時可溶性營養素損失減少。但是刀削面面質偏硬,不宜消化,胃腸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應該少吃,適可而止。
吉林延吉冷面
冷面的食材主要是用蕎麥面做成的。蕎麥面是一種粗糧,有降血脂,軟化血管等作用。但是冷面,顧名思義,入口十分的冰涼爽滑,因此體虛偏寒性者還有老人都應該少攝取。
四川擔擔面
擔擔面,漢族特色面食。“中國十大面條”之一,著名的成都小吃(又說自貢小吃,起源于自貢)。用面粉搟制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
北京炸醬面
老北京炸醬面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和蛋白質,營養很飽滿。但是炸醬面的豬肉脂肪含量過高,常吃者易發胖,容易造成油脂攝入超標。建議在食炸醬面時,可少放點瘦豬肉,多放點黃瓜,蘿卜絲等配菜,以此降低一碗炸醬面所含的熱量。
杭州片兒川
片兒川里含有雪菜和冬筍,味美并且具有養生功能,但是其為腌制品,所以含鹽量比較多。高血壓患者和孕產婦不宜多吃。抑或在吃的時候配點清淡的蔬菜湯,減少食鹽過多對胃的刺激。
昆山奧灶面
奧灶面的食材主要是青魚,老鴨,鮮肉豬蹄等,其材料的選擇上在十大面條里算得上“奢侈和昂貴”了。奧灶面在成形之前要經過復雜的三道程序,“面燙”,“湯燙”,“碗燙”反而增加了其面的衛生程度。但是由于蛋白質含量較高,因此肝、腎功能不太好的人應該少吃或者不吃。
鎮江鍋蓋面
鍋蓋面用的是“跳面”,即面條上有細微的小孔,好讓鹵汁入味。除此之外,鍋蓋面為了豐富口感的細膩程度,里面加了不少八角,香葉等調料物。這些比較適合體質偏寒的人吃,可滋補。易上火或者熱性體質,高血壓患者應該盡量少吃。
北方人為什么喜歡吃面條
北方盛產小麥,從古到今都是這樣,所以大多數人天天吃面食,到現在變成一種習慣,和南方人每天吃米飯一樣。
面條的營養吃法
冬天適合吃牛肉面
面條可補氣虛、厚腸胃、強氣力;牛肉甘溫、安中益氣、養脾胃,有驅風寒之功,又佐以生蔥、生蒜、香菜等調味,味重油多,所以有滋陰補腎、強身壯體之功效,比較適合體弱、氣喘的人食用,能起到抗疲勞的作用。因此,冬天是吃牛肉面最好的季節。
面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東漢的“煮餅”、魏晉的“湯餅”都是面條最初的叫法。面條既屬經濟飽肚的主食,還是可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據史錄記載,很多達官貴人均喜吃面,并以面食招待貴賓。
面條中午吃更營養
面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條煮熟后會變成400克左右,因此能產生較強的飽腹感。此外,面條能夠刺激人的思維活動,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需要一種碳水化合物占50%的食品,面條就是人的大腦所需要的食品。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胞有刺激作用,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面條是不錯的選擇。而早上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晚上吃面則不利于消化吸收。
筋道的面條營養高
一般來講,口感筋道的面條所含的蛋白質更多,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面條可以涼吃也可以熱吃,但營養專家提醒,太熱的面條對食道會有損傷,太涼則不利于消化吸收,所以,吃碗溫熱的面條最有利于營養吸收。
“原湯化原食”有道理
傳統飲食中有“原湯化原食”的說法。人們在吃完面、水餃或元宵后,都要喝點原湯。從營養學觀點來看,這樣做是有道理的。煮淀粉類食物時,其表面的淀粉會散落到湯中,當加熱到100℃時,淀粉顆粒會分解成糊精,能幫助消化食物。而且面湯中含有消化酶,在煮的過程中不會被破壞,也可幫助消化食物,所以喝原湯可以幫助減少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