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飲食對于正在成長階段的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媽媽每天準備的食譜當中,無非就是蔬菜,肉糧,糧食與水果這幾種食材。
為了滿足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營養,在一日三餐當中,媽媽每天都會想盡辦法,結合各種天然食材的營養優勢,為寶寶烹調出美味飯菜。但是究竟要怎么搭配,才合理,才能起到營養均衡的作用呢?
其實,在眾多的食材當中,有那么幾種食才特別出眾,特別適合孩子健康成長,媽媽千萬不要讓孩子把它們給挑出來喲!
?蛋類金牌代表:雞蛋
雞蛋里的鐵、磷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建議6個月之后可以給寶寶添加蛋黃作為輔食,1歲之后可以給寶寶嘗試蛋白。開始添加時要非常少量,然后逐漸添加,原因是小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現過敏現象。1歲以上的孩子,每天最好不要超過1個雞蛋。
雖然小編列出了這個營養金牌榜,但是并不意味著寶寶只吃這些食物就夠了,各種天然食材都要適當食用,更要精巧搭配,這樣寶寶才能夠身體棒棒。
蔬菜金牌代表:西紅柿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大量的纖維素,可以幫助寶寶預防感冒,防止便秘。如果寶寶不喜歡只吃單調的西紅柿,可以把它切成丁或者薄片,拌上沙拉醬給寶寶做成美味的沙拉,或者直接打成番茄汁,鮮艷的色彩再配上一個可愛的杯子,連大人都會被吸引的。另外,煮熟的西紅柿中的番茄紅素也更容易被身體吸收。
魚肉金牌代表:三文魚
三文魚是制作魚肝油的原料之一,魚肝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可以幫助寶寶提高機體對鈣、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小寶寶的腸胃發育還不成熟,蒸熟的三文魚更容易吸收和消化。蒸三文魚的盤子不宜太淺,蒸熟的三文會有很多湯汁。另外,三文魚整塊蒸比較方便,蒸熟后可用勺子分成小塊給寶寶吃。
??乳品金牌代表:奶酪
奶酪的蛋白質含量是牛奶的6倍,而且經過了微生物發酵,所以更容易消化和吸收。“原制奶酪”中最遍及的一種叫做“切達(或契達)奶酪”,看起來有點像肥皂,有些硬,還有一種叫做“馬蘇里拉奶酪”,加熱后可以拉絲,一般用來制作比薩或者烘烤類食物。
經常購買的“片狀奶酪”和“奶酪寶寶”是“再制奶酪”,就是用“原制奶酪”經過特殊加工,添加一些輔料制作而成,所以口感更好。
一般建議的食用年齡是1歲,可以開始嘗試“寶寶奶酪”,慢慢地可以嘗試“片狀奶酪”,搭配面包或者粥吃。如果寶寶對奶酪的味道已經接受了,可以嘗試“原制奶酪”,用它們來烤披薩、土豆、玉米、沙拉等等。每天食用20-30克就夠了。
水果金牌代表:蘋果
蘋果的果肉能夠促進寶貝大腦發育,能夠幫助寶寶提高提高免疫力,尤其蘋果還可改善吸收系統,預防感冒。
寶寶6個月后,就可以喝蘋果水了,慢慢可漸進到蘋果泥,每日給寶貝喂食1次,每次1/4個,再大一點可以給小寶貝小一點的蘋果塊了。
?豆制品金牌代表:豆腐
豆腐可以提供植物性蛋白質,對于不喜歡肉類的寶寶來說,豆腐是很好的蛋白質替代食物。豆腐中還含有仿佛的鎂,可以促進鈣的吸收,非常有利于寶寶的骨骼健康。北豆腐、南豆腐是首選,而口感更香滑的內酯豆腐從營養上遜色很多。
豆腐由于植物蛋白分子較大,不太利于消化吸收,所以最好等到寶寶1歲以后再添加,而且一次吃的量不要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