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自主用餐表現非常好,幼兒園的獎勵機制、固定用餐時間都是值得借鑒的好方法。通過以下四點措施可以給孩子吃飯找點動力:
1.固定用餐地點
堅決讓寶寶坐下來吃飯。不要順著寶寶,讓他跑到哪里就追到哪里喂飯,或是為了能讓寶寶吃一口飯,而隨便滿足他邊吃邊玩的要求,應該為寶寶添一個可以把他固定住的餐椅,讓他習慣用餐時不能隨便離開餐桌。
2.固定開飯時刻
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如果父母因故不能按時用餐,可以讓寶寶先吃飯,總之寶寶的生物鐘不能因成人或節假日的作息而混亂。
3.營造有趣的就餐環境
猶如成人的世界,用餐對寶寶來說也是件有趣好玩的事。此外,飯桌上的談話也可以讓吃飯成為親子交流的一個好時間,如選擇一些輕松短小的故事,講一些吃完飯后和寶寶一起將要去做的好玩事情,在輕松的環境下讓寶寶愛上吃飯,享受與父母同桌的樂趣。
4.不強迫孩子進食某種食物
相信孩子有自己的選擇和好惡,不因為營養好壞而強迫孩子進食某種不愛的食物。等待孩子自然產生對這些食物的認知和興趣,可以用各種無壓力的方式引導嘗試新食物,強迫只會讓孩子一輩子不碰這類食物。
5.飯菜的花色品種要多樣化
?注意食物種類、花色、口味、形狀和搭配,培養良好的進食行為。這樣才能保證孩子所攝入的營養全面合理。讓孩子飲食回歸到媽媽做的飯菜中來。
在矯正過程孩子的飲食習慣中中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不強迫、有耐心、少量多次的嘗試。
同時也提醒所有的父母回憶一下,你的童年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那幾件事,估計其中會有件與吃飯有關的事。你不愉快的經歷不要再讓自己的孩子經歷哪種不愉快。其實吃飯的問題,習慣是重中之重,而習慣是慢慢養出來的,父母本身也是習慣的推行者和執行者。所以在節日里,先讓我們管好自己的“吃相”,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吧。
輔食添加小貼士
?最適宜的添加時間是4-6個月的時候,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太早孩子的消化道還未發育完全,消化力較弱。太晚的話,孩子則會已經出現了對食物喜好的偏頗。
?疾病階段不要隨意給孩子添輔食,由于孩子生病階段胃口會不好,如果在這時貿然給孩子食物他沒有吃過的食物,孩子會對食物產生抗拒,從而導致對該食物抗拒。
?孩子易缺乏的營養元素的食物補充來源:
鋅的食物來源:生蠔、海蠣肉、小麥胚芽、山核桃、豬肝、海螺、瘦肉
含碘最高食物:海帶、紫菜、海魚、干貝、龍蝦、蛤干、蚶干、淡菜、海參、海蜇
鐵的主要食物來源:動物血、肝臟、雞胗、牛脊、大豆、黑木耳、芝麻醬、瘦肉、紅糖、蛋黃、豬脊、羊腎、干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