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歲以下的寶寶(即0-12個月寶寶)在飲食上還是以母乳或配方奶粉為主,在4個月之后的寶寶,可以逐漸從流汁食物到固體食物慢慢的添加。
雖然很多食物營養豐富,但對于還不到一周歲的寶寶而言,以下4種食物不宜食用。
一、主食類
寶寶輔食首選淀粉類和谷類食物,很多家長會給寶寶添加稀飯、米粉等谷類和淀粉類食物,這是正確的做法,因為谷物和淀粉類食物比較容易被腸胃吸收和消化,也不容易引起過敏,當然,又少部分嬰兒對淀粉過敏就是了。
很多家長給寶寶添加谷類食物時更偏重于精細的谷類,其實,精細的谷類食物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往往都已經遭到了破壞,而維生素B1又是寶寶成長發育的必須營養物質。維生素B1主要存在于谷類的胚芽和外皮中,因此,家長在烹飪時一定要盡可能保證維生素B1不流失,少碾磨。寶寶成長過程中如果缺乏維生素B1損害的是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給寶寶烹飪主食時家長應遵循的幾個原則:不要過度淘米;合理搭配粗心糧;不要把米煮到半熟時再撈出來蒸給寶寶吃;烹煮寶寶食物時不要加堿。
二、汞含量較高的魚
汞一般于甲基汞的形式積累在生物體內,會影響人體神經系統,特別是對孕婦和胎兒影響更甚。如今環境污染嚴重,水污染是其中之一,海魚的生存環境不再那么干凈,魚類體內的毒素根據食物鏈法則呈現幾何級上升,深海里的食肉魚污染最為嚴重,特別是汞污染。
國家事務安全風控中心發布的《解讀“部分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汞超標事件”處理措施》提到,“亨氏”、“貝因美”等嬰幼兒罐裝食品就出現汞含量超標的情況,因為這類食品的原料是深海旗魚和金槍魚。
建議家長在為寶寶選擇魚類時要避免購買體型較大的魚類,比如旗魚、鯰魚、鯊魚、羅非魚、吞拿魚、劍魚、金目鯛,尤其是藍鰭吞拿魚和大眼吞拿魚等。
三、蛋清
蛋清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它的蛋白粉子有比較小,可能通過胃腸壁進入到嬰兒血液中,加之寶寶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善,過高的蛋白質含量可能在腸道中分解產生大量的氨,會導致蛋白質中毒綜合征,跟過敏癥狀類似。雖然嬰兒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不高,但是家長也要小心為上,畢竟是關乎寶寶健康的事情。
四、鮮奶
鮮奶中蛋白質分子結構大,不好分解,對寶寶胃腸道吸收不好,因此,就算鮮奶營養再豐富,家長都不應該給0歲寶寶食用。而且,有的寶寶腸道中若沒有足夠的乳糖酵素分解乳糖,更會刺激寶寶腸道,影響排便正常。此外,寶寶的腎臟也會有負擔,導致寶寶出現脫水癥狀。
五、蜂蜜
蜂蜜是沒有經過高溫殺菌而制造出來的,其中可能遺留肉毒桿菌孢子,0歲寶寶食用后可能出現肉毒桿菌中毒的情況。因此,不宜給一歲以下孩子吃蜂蜜。
六、葷食類
肉類食物有豐富的鐵質和蛋白質,很有營養,肉類蛋白中還有豐富的賴氨酸,可以補充植物蛋白中賴氨酸不足的缺陷,此外,嬰幼兒發育所需的膽固醇和脂肪酸必需營養素也存在于肉類中,因此很多家長會給寶寶做肉類輔食。然而,有些葷食在寶寶剛開始吃輔食的時候是不宜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