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新手爸爸媽媽的認知當中,給寶寶添加輔食就是應該是入口即化,越爛越好。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的輔食孩子不但好咽下去,而且也容易吸收營養。而且,這樣的輔食標準才符合寶寶脆弱的消化系統,但是,輔食真的是越爛對寶寶越好嗎?
其實,早有專家就已經說過這方面的知識: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初期,確實是要軟爛一點比較好,但是隨著寶寶的成長發育給孩子準備的輔食就不能太爛太碎,否則孩子的咀嚼力就會難以得到充分鍛煉,還可能干擾頜面部和牙齒的正常發育的。
輔食太爛對寶寶的不利影響
1.影響咀嚼能力
寶寶只有長時間進行口腔動作,并經常練習才能達到良好的咀嚼能力。如果家長擔心孩子的咀嚼能力弱,總是把輔食煮得太爛,讓寶寶難以接觸干的或者硬的食物,孩子的口腔肌肉就難以得到鍛煉。
2.干擾牙齒發育及語言表達
長久以往喂食太爛的輔食,就會影響孩子的臉部、口腔、牙齒的發育。特別是牙齒和牙齦沒有得到擠壓鍛煉,在發育和排列上就會受到影響,難以牢固或者造成牙齒排列擁擠,舌頭和其他口腔器官也難以靈活伸展,孩子日后可能會出現語言表達能力不佳的情況。
3.造成營養不良
太爛太碎的食物,往往已經被人為地加工細膩化,所以其營養成分也會流失得特別嚴重。孩子經常食用,既無法吸收到所需的營養,還會變得營養不良。
寶寶輔食要隨著年齡變化
輔食和奶類食品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而逐漸增多,前期是以奶水為主,輔食只是讓寶寶適應吞咽,隨著寶寶的慢慢成長后面要慢慢調整為輔食為主,奶水為輔。如果始終堅持奶類為主,孩子的咀嚼能力只會停滯不前。
一、 4-8個月寶寶:
此階段孩子才學會如何吞咽,在制作輔食時多選擇泥狀、糊狀和半固體狀,如米粉、菜泥、香蕉糊等等。長到6個月后,建議適當做一些小顆粒狀的食品,開始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
二、 8-12個月寶寶:
此階段孩子開始進入瘋狂“長牙期”,時不時地可以看到寶寶的小嘴冒出幾顆小牙。建議此時可以增加輔食種類,如蔬菜肉末粥、爛面條、軟吐司、小塊水果像香蕉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注意,在食物的體積上可以逐漸從小變大,從細變粗,不要再人為地二次加工,讓寶寶在長牙期充分地鍛煉咀嚼力。
此外,這樣的食物安排還能幫助孩子在吃飯間磨牙,促進牙齒發育。或者適當的磨牙餅干也是不錯的選擇。
三、 12個月后寶寶:
此階段孩子可以吃很多食物了,如餛飩、軟飯、餃子、稍稍加工過的肉和蔬菜等。因為牙齒萌出得越來越多,寶寶能很好地協調咀嚼和吞咽的動作,有的甚至可以將粗、硬的食物咬得細碎。
在吃飯間,孩子能充分地鍛煉舌頭和整個頜面部的肌肉,日后寶寶也能更容易準確地發音。
四、2歲以后寶寶:
此階段幼兒的牙齒發育基本成型,在食物選擇上大致與成人無異,無需再為其另外準備食物。
有關寶寶輔食的兩大誤區
1.濃湯寶寶喝了好
有些家長認為,湯煲得越濃越好,于是小火慢慢熬,一熬就是幾個鐘頭。殊不知這樣的湯寶寶喝了不光沒有營養,還有可能產生一些不健康的物質,喝下去對身體有害。
其實,寶寶喝些青菜湯,瘦肉湯就已經很營養了。瘦肉湯做起來非常方便,只需把瘦肉切成片,接著直接放在清水里煲湯,瘦肉湯味道鮮美,脂肪含量又少,很適合寶寶食用。
2.寶寶能和大人一樣生吃水果和蔬菜
有些家長覺得寶寶也可以喝大人一樣生吃水果蔬菜。其實大人和小孩的消化系統有很大差別,孩子的消化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好,生吃某些水果蔬菜會導致腸胃不適,引發腹脹腹泄等消系統疾病。不建議給年幼的寶寶生吃水果蔬菜。但可以榨點水果汁,每次喝一小杯,也要看寶寶頭次喝過之后的反應,如果腹泄,建議就不要再喂。
說在最后:
1.寶寶的輔食并非越爛越好,否則只會讓孩子形成對軟食的依賴性,還會影響他的咀嚼能力,以及牙齒的正常萌出和排列。
2.寶寶缺乏必要的咀嚼鍛煉,既會降低食欲,還不利于味覺發育和未來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爸爸媽媽在輔食的準備上要注重循序漸進,隨著年齡的增長,讓寶寶逐漸接觸干的、硬的食物,來充分鍛煉他的咀嚼力,這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才是有利的。
3.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不要讓家里的零食取代了正常進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