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幼兒的照顧護理方面,有很多日常方面的事情是需要爸爸媽媽注意的。尤其是在幼兒飲食方面,因為“飲食大過天”,所以家長對飲食是格外的注意,畢竟營養都要從口入。
在這里,小編要著重的說一個那就是:1歲以內的幼兒是不能吃牛初乳的。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說,不是一再強調,寶寶吃母乳的時候都一定不能夠浪費了人初乳,而且,人初乳對寶寶是非常非常的有益處的,那么為什么牛初乳就不可以了呢?
這個疑問我們在接下來的文章當中會做解釋。那么現在我們就要解決的是,關于幼兒飲食方面家長要注意什么呢?家家長在給寶寶進行飲食護理的時候,應該避免哪些誤區?一起跟隨小編來看看吧~
幼兒飲食誤區1:1歲以內吃牛初乳
牛初乳,是指乳牛產犢后 3 天內所分泌的乳汁,天然牛初乳含有生長因子、免疫球蛋白等活性功能成分,能夠促進生長發育和增強機體抵抗力,但這些好處主要針對的是小牛犢,而不是小寶寶。
早在2012年4月,我國衛生部就表示,在國內生產和銷售的嬰幼兒配方食品禁止添加牛初乳。萊科思兒童營養專家表示:“和普通牛奶相比,牛初乳的生長因子和促性腺激素含量非常高,這會導致寶寶的過度生長發育以及性早熟。這就是牛初乳禁令出臺的主要原因。”
正確做法:
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以 IgG 為主,對小嬰兒來說并不缺乏。對大孩子來說,它的價值跟普通的蛋白質并沒有什么區別,因此建議1歲以內的寶寶不要食用牛初乳。
幼兒飲食誤區2:零食和正餐分不清
大多數孩子抵御不了零食的誘惑,如膨化食品、冷飲、糖果等往往是孩子們的最愛,其中合成色素出現的頻率也最高,吃過量零食會影響食欲,妨礙正餐的攝入量。
泡泡糖:
泡泡糖中的增塑劑本來就不健康。再者,兒童吃泡泡糖的方法很不衛生,有的小朋友會把嚼過的泡泡糖拿在手中玩后再放到嘴里,這樣很容易造成胃腸道疾病。
葵花子:
葵花子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兒童吃多了會消耗體內大量的膽堿,影響肝細胞的功能,還能造成因“津虧”引起的兒童干燥癥。
巧克力:
兒童食用巧克力過多,會使中樞神經處于異常興奮狀態,產生焦慮不安、肌肉抽搐、心跳加快等癥狀,影響食欲等。
正確做法:
餐前一個小時內盡量不要讓孩子吃零食、面包或其它食物,而應該鼓勵孩子在正餐時間“一鼓作氣”吃飽吃好。有的寶寶一日三餐在幼兒園進餐,晚上回家后家長會為其加餐,有的吃得較晚、較多,這是不科學的。孩子晚上就寢前吃零食,也會加重腸胃負擔,不利于消化,容易蛀牙,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幼兒飲食誤區3:補充營養素能讓孩子更健康
不少家長怕孩子營養不夠,又是補鈣又是補鐵,這樣給孩子補充多種營養素,既不能解決營養素缺乏的問題,又會給孩子的主要臟器加重負擔。
補鈣也并不是多多益善,盲目給孩子吃鈣片,容易造成超量補鈣,輕則出現食欲不振、腹痛、腹脹、便秘,重則在長期超量補鈣后出現高鈣血癥,鐵和維生素吸收障礙等。
正確做法:
對于健康兒童,日常可以注意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蝦皮、海帶等,以及魚、肉、蛋黃、豆類等含維生素 D 較為豐富食物來幫助鈣的吸收,就不必擔心孩子會缺鈣。
對嬰幼兒來說,真正容易缺乏的是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母乳喂養的寶寶建議從出生幾天后開始,就開始補充維生素D。其實兒童營養不該是吃藥補出來的,最好是可以通過均衡的飲食來獲取。
幼兒飲食誤區4:給孩子吃低脂肪食品
高脂、高能量食物的消費給健康帶來的危害已家喻戶曉。為了減少成年后得心臟病的危險,一些家長讓孩子長期大量吃低脂肪食品,殊不知,長期給孩子提供這樣的膳食結構,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
美國最近一項研究表明,低脂飲食對兒童生長和智力發育都不利。
脂肪是人體必需的主要營養成分,在嬰幼兒和兒童時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讓成人害怕的膽固醇在年幼時期是神經系統發育必需的營養,如果長期缺乏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脂肪是人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的必要條件,低脂飲食會導致孩子維生素缺乏,影響健康。
正確做法:
兒童對脂肪的需要量比成人多,所以在安排孩子飲食時不要刻意限制脂肪,要保持營養均衡。因此,合理膳食很重要,熱量與營養素分配應均衡,即早、中、晚三餐的分配應分別占全天的30%、40%和30%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