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事情比天大,讓孩子開心而健康的生活,不僅需要在心理上給予孩子關心與呵護,在飲食上面,作為家長的你可更加要仔細喲。
孩子不肯吃飯是很多媽媽的大煩惱,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媽媽是想盡了招數,甚至有餓他幾頓的做法,但是卻沒收到意想的效果,就是不愛吃,這該如何是好呢?
例:張明是一個7歲的孩子,如今已經上一年級了,可每次吃飯都需要媽媽喂,媽媽不喂就是奶奶喂,只要是沒有人喂他,他就不吃飯。
一天媽媽和兒子說:兒子,從今天開始,你需要自己動手吃飯,媽媽需要工作,沒有時間喂你,你需要自己學會吃飯,否則餓會把肚子餓壞的哦。于是就把飯菜放上桌,讓他自己吃。
但是兒子還是和往常一樣,沒人喂他卻不動碗筷。媽媽沒有理他,只是在全家人吃完飯之后把他的那份收走了。下午放學回為孩子餓了,說要吃飯,媽媽還是把飯菜準備好,放在桌前,讓他自己吃。
?但張明還是不動,就等著媽媽喂,媽媽和上午一樣沒有答應,并且告訴他這頓不吃沒有其他食物。誰知道這脾氣倔強的孩子,還就是不吃,如此反復了整整兩天,媽媽終于忍受不住了,又恢復了喂飯的習慣。
大多數的家長都實施的是餓肚子的方法,讓他感受到饑餓時,就會自然而然的乖乖的吃飯了。這種方法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的確有效,但不是100%的效果。遇到上面這種倔強孩子時,應該選擇其他方法,從多方面“下手”。以下有五個讓孩子健康吃飯的小竅門,媽媽也一起來看看吧!
1.把創造力加進食物里
準備健康的食物還要帶點創造力!父母若是覺得健康的飲食單調、無趣且不好吃,那么孩子也可能出現一樣的反應,如何讓孩子接受健康飲食呢?
父母可以試著改變食材種類、形狀、顏色搭配、烹調方法,甚至是餐具的選擇,這都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孩子喜歡自己決定一些事情,讓孩子參與食物的制備與設計,也能提高食物的接受度。
2.用餐氣氛要安排
有些孩子在用餐時間跑來跑去或是邊玩玩具、邊看電視,在這種情況下,不但破壞了用餐的氣氛,而且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也不清楚吃了多少。這樣容易導致孩子不重視正餐的需要,轉而以零食為主。
父母在安排好適當的用餐時間及固定的用餐空間后,應以堅持但不破壞氣氛的態度,要求孩子遵守用餐的規矩,讓他了解用餐的重要性,專心吃完飯。
與家人一起用餐是很好的學習情境,但前提是必須避免在孩子面前批評食物或挑食,以便讓孩子學習良好的用餐禮儀與模仿飲食行為。在孩子行為改變的過程中,記得不要以零食為獎勵或交換條件,如吃完飯后給一顆糖果,以免功虧一簣,破壞了辛苦建立的健康食物環境。
?3.爸媽放下自己的偏好
幼兒的飲食問題一直是許多父母教養孩子時的一大困擾,如果能放下壓力,以輕松與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可避免陷于親子關系緊張的局面。
4.選擇綠燈食物
用“綠燈走,紅燈停,黃燈要小心”的概念來提醒您選擇健康食物。
綠燈食物 含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有助健康,適合每天選用,包括新鮮蔬果、米飯等天然原味食物。
黃燈食物 含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但糖、油脂或鹽分含量稍高,要酌量選用,如炒飯、漢堡等。
紅燈食物 只提供熱量的食物,糖、油脂和鹽分過高,其他營養素含量很少,只能偶爾滿足一下,如汽水、巧克力、甜甜圈、薯片等。
5. 管理好冰箱櫥柜
多數的父母都知道食品與營養影響健康,但拒絕購買不健康的食物可能需要更好的自制力。不要讓孩子周圍充滿油炸食品、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甜食、含糖飲料等,因為這些食物含大量的脂肪、鹽、糖及添加劑,不但影響生長發育,還可能成為孩子健康的殺手。
想想看,冰箱及食物柜中放滿了糖果、餅干、汽水及速食品,孩子如何能拒絕誘惑呢?
試著改變環境,放置新鮮天然的健康食物,如低脂鮮奶、低糖酸奶、低脂面包、紅薯、雜糧餅干、全麥面包、水果、蔬菜及堅果,讓孩子自然而然接觸新鮮天然的食材,從而變成一種習慣,久而久之就能遠離不健康的食物了。
在食物的挑選與烹調的安排上,請先放棄自己對食物的喜好,盡量在孩子的環境中安排新鮮天然的6大類食物(奶類、五谷根莖類、肉魚豆蛋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類),制作健康的餐點供孩子選擇。
?如果食物被孩子拒絕時,也不用氣餒、生氣,應尊重孩子,先改用同類別的其他食物,再運用一些創造力改變食物的烹調方式,以增加孩子對食物的接受度。
為孩子營造一個愉快且健康飲食的環境是父母的責任!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從小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的健康食物,自然養成不偏食的飲食習慣,奠定了未來健康的基礎。
閱讀本文的網友也閱讀了:
孩子吃什么長的高
解剖寶寶吃飯的9式狀況
讓寶寶愛上吃飯30個小妙招
讓孩子好好吃飯的黃金法則
兩歲寶寶不愛吃飯怎么辦
一歲寶寶不愛吃飯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