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果這種水果營養(yǎng)和豐富,很多人都適合吃,但是也有很多人不適合吃,而且沙果也不能吃多,吃多了會(huì)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吃沙果的注意事項(xiàng)吧!
沙果的適用人群
沙果果味酸澀而收斂,具有良好的攝精、止瀉痢的作用,是泄瀉下痢、遺精滑泄者的食療佳品。此外,對(duì)于白蟲、蛔蟲等所致疾病及眼目青盲、翳膜遮眼和小兒疥瘡等癥患者更適宜食用。
沙果澀斂,忌多食;此外,脾弱氣虛者也要忌食。
沙果的介紹
形態(tài)特征
小喬木,高4-6米;小枝粗壯,圓柱形,嫩枝密被柔毛,老枝暗紫褐色,無毛,有稀疏淺色皮孔;冬芽卵形,先端急尖,初時(shí)密被柔毛,逐漸脫落,灰紅色。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5-11厘米,寬4-5.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危吘売屑?xì)銳鋸齒,上面有短柔毛,逐漸脫落,下面密被短柔毛;葉柄長1.5-5厘米,具短柔毛;托葉小,膜質(zhì),披針形,早落。傘房花序,具花4-7朵,集生在小枝頂端;花梗長1.5-2厘米,密被柔毛;花直徑3-4厘米;萼筒鐘狀,外面密被柔毛;萼片三角披針形,長4-5毫米,先端漸尖,全緣,內(nèi)外兩面密被柔毛,萼片比萼筒稍長;花瓣倒卵形或長圓倒卵形,長8-13毫米,寬4-7毫米,基部有短爪,淡粉色;雄蕊17-20,花絲長短不等,比花瓣短;花柱4(-5),基部具長絨毛,比雄蕊較長。果實(shí)卵形或近球形,直徑4-5厘米,黃色或紅色,先端漸狹,不具隆起,基部陷入,宿存萼肥厚隆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長習(xí)性
根系強(qiáng)健,萌蘗性強(qiáng),生長旺盛,抗逆性強(qiáng)。喜光,耐寒,耐干旱,亦耐水濕及鹽堿。適生范圍廣,在土壤排水良好的坡地生長尤佳,對(duì)土壤肥力要求不嚴(yán)。
分布情況
產(chǎn)內(nèi)蒙古、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云南、新疆。適宜生長山坡陽處、平原砂地,海拔50-2800米。
品種分類
原產(chǎn)分布于北京延慶、昌平及河北懷來縣。此品種變種較多,北京有早熟型和晚熟型兩類;早熟型的又名甜沙紅,別名胎里紅沙果;晚熟型的又名笨沙果,別名酸沙果。
吃沙果的注意事項(xiàng)
沙果的含鈣量比一般水果豐富得多,可幫助代謝掉多余鹽分,有助減肥,這些都廣為人知。但是沙果核中含有氫氰酸卻少有人知道,沙果中的氫氰酸主要存在于果核,果肉里并沒有。
需要提醒的是:吃沙果時(shí)習(xí)慣啃到果核,雖不會(huì)馬上導(dǎo)致中毒,但長期這樣吃,的確對(duì)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