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料:羊肉。
2、輔料:土豆1個、香菇、胡蘿卜1個、大白菜、腐竹、粉絲。
3、調(diào)料:青蒜、香菜、姜片、干辣椒、八角、花椒、香葉、丁香、白糖、生抽、鹽、料酒、甜面醬、味噌、麻油、油。
4、將羊肉切成3厘米左右方塊;將土豆胡蘿卜切成滾刀塊羊肉入滾水燙一下?lián)瞥鰝溆茫对黾尤肷僭S水調(diào)成濃稠的醬汁鍋內(nèi)熱少許油,5成熱時放入干辣椒,蒜片,青蔥段,姜片,花椒,大料等,炒香后放入羊肉烹入料酒,醬油,炒勻,加入切半的新鮮香菇加入白糖,味增醬拌勻后加入甜面醬加入水,大火燒開后中火煮約半小時加入土豆和胡蘿卜斷生即可,起鍋前放上香菜,淋少許麻油。
5、“黃燜羊肉”是清朝的御膳菜肴。羊肉富有營養(yǎng),具有暖中補氣、滋養(yǎng)、御風(fēng)寒、生肌健力等功效。
6、《本草備要》中就有“人參補氣,羊肉補形”的說法。宋代以來的歷代封建皇宮都把羊肉列為宮廷膳食,尤其是清宮十分喜愛食羊肉,“黃燜羊肉”只是其中一種。它是用羊肉和白菜烹制,口味香酥,肥而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