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縝(約450一515),字子真,南朝唯物主義哲學家,原籍南陽舞陰(今河南沁陽西北),先世流寓江南。當時佛教泛濫,皇帝和王公貴族都競相佞佛之時,他敢于反佛教,宣傳無神論思想,因而為權勢者所壓抑。永明五年(487),南齊竟陵王蕭子良盛招賓客,范縝亦預其列。子良篤信佛教,而范縝卻公開宣稱無佛,否定佛教因果報應說,撰著論文《神滅論》。
2、《神滅論》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這就是說,形(肉體,即物質)與神(精神)是互相依存,不可分離的統(tǒng)一體,精神依賴于物質,物質是精神的基礎,從而肯定物質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是第二性的。他又以刀刃與鋒利為喻,論證形神的關系說:“神之于質,猶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猶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舍利無刃,舍刃無利。未聞刃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大意是如同離開鋒利就無所謂刀刃,離開刀刃也談不上鋒利一樣,精神豈能在肉體死亡以后仍然存在呢!
3、《神滅論》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不僅有力地批駁了喧囂一時的宗教迷信思想,而且在回答物質和精神關系的問題上,達到了空前的高度,閃爍著唯物主義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