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鄭玄治學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學。他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使經學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余言,世稱“鄭學”,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唐貞觀年間,列鄭玄于二十二“先師”之列,配享孔廟。宋代時被追封為高密伯。后人建有鄭公祠以紀念。
2、鄭玄(公元127年~公元200年),字康成。北海郡高密縣(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家。
3、鄭玄曾入太學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歷》《九章算術》,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后從馬融學古文經。游學歸里之后,復客耕東萊,聚徒授課,弟子達數千人,家貧好學,終為大儒。黨錮之禍起,遭禁錮,杜門注疏,潛心著述。晚年守節不仕,卻遭逼迫從軍,最終病逝于元城,享年七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