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原名《詩》,或稱“詩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詩,有目無辭。
2、詩經(jīng)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三個指《詩經(jīng)》的體式,賦、比、興三個指《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它們對后世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也被后世詩歌所繼承。
3、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而劃分的,風就是十五國風,是各地的音樂曲調(diào),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wèi)風、王風、鄭風、檜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豳風、陳風、曹風十五部分,共一百六十篇。雅分為大雅和小雅,是朝廷正樂,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三個部分,分別有三十一篇、四篇、五篇,為郊廟祭祀之樂。
4、賦、比、興作為《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賦是直接表達所要陳述的思想感情;比是打比方,拿一件事物來比擬另一件事物;興是詩歌在音樂上的起調(diào)或用來引起主題的景物或象征物,它們的表現(xiàn)手法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