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源的中國有多少人,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源姓大概全球還有二十萬多人,也是中華姓氏之一,單一淵源,源于鮮卑族,出自南涼鮮卑拓跋氏族禿發部,屬于帝王賜姓改姓為氏,其為涼州著姓。在廣東省鶴山市龍口鎮霄鄉有分布,霄鄉居住著源氏一千多人。
源姓考證:
據考證,源氏最早見于北魏太武帝時期,始于五胡十六國時期禿發鮮卑源賀,是鮮卑族的后裔。其祖先在南北朝時從呼倫貝爾西遷到青海一帶,建立南涼國。南宋咸淳甲戌年由先人源潛夫自南雄珠璣巷遷居霄鄉,定居已七百多年。1997年,源氏找到了散失多年的《源氏大宗族譜》。從中查知“源族受姓始于北魏……”進一步證實了霄鄉源氏確為鮮卑后裔。
據考證,《魏書》、《北齊書》、《隋書》、《唐書》中所記源氏族人,即為鶴山源氏祖先。《魏書?源賀傳》載:“源賀,自署河西王禿發傉檀之子也。傉檀為乞伏熾磐所滅,賀自樂都來奔。賀傳容貌,善風儀。世祖(拓跋燾)素聞其名,及見,器其機辯,賜西平侯,加龍驤將軍。謂賀曰:‘卿與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為源氏。’”拓跋燾認為禿發鮮卑與自己同源,故賜“源”姓于賀,意為禿發與拓跋燾同源。
據考,源氏祖先禿發鮮卑乃拓跋鮮卑的另一支。“禿發”實為“拓跋”之音轉。其始祖拓跋匹孤即拓跋力微之兄。拓跋匹孤是源賀的九世祖,約在公元二世紀初自塞北遷到黃河以西的甘肅和青海一帶。其弟拓跋力微于公元258年進入盛樂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逐漸發展王權,公元338年始稱代王。公元386年拓跋王改稱魏王,即皇帝位,國號魏,即北魏王朝。公元398年遷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
以上就是小編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