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凍成一團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寒大寒,凍成一團”是在江南地區流傳的一句農諺,意思是在小寒和大寒節氣的時候,氣溫很低,這個時候一般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雖然在冬至節氣的時候北半球太陽光斜射最厲害,但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卻是在冬至節氣以后的小寒或者是大寒節氣。 這是因為冬至節氣以后,太陽光的直射點會逐漸的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時間內,直射點仍然位于南半球,這個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少于夜晚釋放的熱量,因此溫度還會逐漸降低。
小寒是24節氣中第23個節氣,緊隨其后的是大寒節氣,然后就開始從立春節氣進入下一個循環了。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
二十四節氣簡介
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節令。廿四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廿四節氣與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聯系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在歷史發展中廿四節氣被列入農歷,成為農歷的一個重要部分。
“廿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在我國傳統農耕社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候、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將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 二十四節氣于2016年11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以上就是小編的全部分享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