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漿草的正確使用方法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酢漿草,全年均可采收,尤以夏、秋季為宜,洗凈,鮮用或曬干。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散瘀,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于濕熱泄瀉,痢疾,黃疸,淋證,帶下,吐血,衄血,尿血,月經不調,跌打損傷,咽喉腫痛,癰腫疔瘡,丹毒,濕疹,疥癬,痔瘡,麻疹,燙火傷,蛇蟲咬傷。
配伍:
1、治咳嗽:酢漿草(蜜炙)9克,桑白皮(蜜炙)3克。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2、治咳喘:鮮酢漿草30克,紫菀9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3、治產后腹痛:酢漿草鮮全草30克、雞蛋3個,酒適量。水煎,分3次服。(《壯族民間用藥選編》)
4、治黃疸型肝炎:酢漿草15~30克。水煎服;或用鮮草和米泔水搗汁服,每日1劑。(《浙南本草新編》)
5、治婦女經漏,淋漓不斷:鮮酢漿草60克。搗爛取汁,酌加紅糖燉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6、治乳癰:酢漿草、馬蘭各30克。水煎服。藥渣搗爛,敷患處。(《河南中草藥手冊》)
7、治脫肛:鮮酢漿草適量,煎湯熏洗患處。(《青島中草藥手冊》)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