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拼音讀作:ruò,是漢語一級通用規范漢字(常用字)。
2、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人舉手順理頭發的樣子,其本義應為“順”。若字后世多假借為“像、如”等。
3、“若”字又可借為第二人稱代詞用,相當于“你、你的”。又可作假設連詞用,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假如”。
4、倘若:倘若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tǎng ruò。釋義為表示假設關系,用在偏正復句的偏句中,相當于“如果”、“假使”。多用于書面語。出自唐·牛僧孺 《玄怪錄·顧總》:“君昔漢公卿,未央冠群賢。倘若念平生,覽此同愴然。”
5、假若:假若,讀音jiǎ ruò,漢語詞語,意思為假如。
6、旁若無人 :旁若無人 [ páng ruò wú rén ],意思是旁邊好像沒有人。形容態度自然,也形容很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