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罄(拼音:qìng)是漢語二級通用規(guī)范漢字。此字最古形體為篆書,也見于先秦著作《詩經(jīng)》。
2、古字形從缶,殸(qìng,“磬”的古文)聲。罄本義指器皿里面沒有東西,后引申為用完、用盡。
3、古時磬、罄二字,同音假借,互相通用。如《大戴禮記?禮三本》:“縣(xuán)一罄而尚拊搏。”“罄”同“磬”;又如《淮南子·覽冥》:“磬龜無腹,蓍策日施。”磬指空,通“罄”。“磬”和“罄”本來是不同意義的兩個字,因二者音同形近,以致混淆。現(xiàn)此二字已各司本職,有明確分工了。磬是打擊樂器,只作名詞用。罄表示盡、用盡的意思,作形容詞、動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