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郵的拼音:yóu。漢語一級通用規范漢字(常用字) 。郵和它的繁體〔垂阝〕原是兩個不同的字。繁體〔垂阝〕始見于戰國簡牘文字,古字形從邑、垂,邑指城市,垂指邊陲。
2、〔垂阝〕指傳遞文書的人在路上的停宿處,引申指遞送函件者,又引申為遞送,用作動詞。簡體“郵”亦見于戰國文字,古字形從邑、由聲。據《說文》,古代有個亭子叫郵亭,故址在今陜西高陵,這個“郵”繁體文本仍作“郵”
3、“郵”字和它的繁體(甲組圖5)本來是兩個不同的字,繁體的“〔垂阝〕”以“邑”“垂”兩部分組成,是個會意字。雖然,這個字形顯示的不會是“郵”字現在通行的意義,而是它的本義。“
4、〔垂阝〕”字本指古代傳遞文書,供應食宿、車馬的驛站。應該說,古代的這種驛站同現代的郵局在基本職能上有相通之處:傳遞文件書信是它們的共同基本任務。顯而易見,現代的郵局,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古代的這種驛站的發展和延續,所以一個“郵”字也可以從古用到今。
5、但是,如果認為古代的郵驛和現代的郵局沒有任何實質的差別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說現代的郵局主要服務于百姓,那么,古代的郵驛則絕對是以服務朝廷官府為本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