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清宮住的并不是妃子,而是皇上。乾清宮是故宮內廷正殿,是皇帝的寢宮。
2、乾清宮為內廷建筑之首,先后有明代的14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以此為寢宮,它與乾清門一起成為雍正朝以前的政治中心。乾清宮還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停靈之所,無論皇帝死于何處都要在此停靈。宮內懸掛的“正大光明”匾,自雍正皇帝執政開始,這個匾的背后便藏下了天下關注的秘密建儲匣。雍正朝鑒于皇子之間相互傾軋爭奪皇位的情況,開始采取秘密立儲君的辦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秘密寫出皇位繼承人的文書,一式兩份,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內,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待到皇帝死后將匾額后面的一份取下和皇帝秘藏在身邊的一份對照、驗看,經核實后冊立新君。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寶座的。清代后期由于咸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即同治皇帝,而同治和光緒皇帝都無后,這種秘密立儲的力法才失去其意義。
3、皇帝每天要到這里閱讀記錄前代皇帝言論、教導的“圣訓”,一些重要的引見、召對仍在此舉行;舉行重大典禮之前,皇帝從這里出宮。皇帝無論在哪里去世,都在乾清宮停靈數日,以表示“壽終正寢”。在中國封建社會,皇權世襲,皇帝在位時,要選定自己的皇位繼承人立為太子,號稱“皇儲”,將來皇帝死后,即由他來承襲皇位。歷朝歷代實行的都是“立嫡立長”,即立皇后所生長子為太子。若皇后無子,則依次立妃、嬪所生之子。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叫“兄終弟及”,即當皇帝無子,由皇帝的弟弟繼承皇位,若無親兄弟,則依血緣親疏,由堂兄弟繼位。明代崇禎皇帝朱由檢是繼承其兄天啟皇帝朱由校,嘉靖皇帝朱厚是繼承其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公開確立太子的弊端往往是造成皇子之間為儲位之爭而明爭暗斗乃至骨肉相。另外,“立嫡立長”還使確立皇位繼承人時毫無選擇,許多不具備治國才能的人坐到皇帝寶座上,有的甚至禍國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