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施壺,顧名思義:應該和西施一樣美,或者說這種壺的靈感來源于西施。“西施壺”,完整的稱呼應該是“西施乳壺”,簡稱“西施”或“西施乳”。壺嘴便是西施的口,壺的身體則剛好是壺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纖細的腰姿。這個壺型在紫砂壺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記載的,而且,最早做這個壺型的,當屬徐友泉大師。
2、西施壺名字源于壺的形狀,前人言西施壺壺型像古代美女西施的豐乳。自西施壺產生以來,很多文人就喜歡把西施壺的韻味比作美人肩,柔若無骨;又把壺身喻為西施那優美動人的曲線,豐神綽約,俊俏天成。
3、細看西施壺,確實很像豐滿的乳房,西施壺的壺鈕似乳頭,流短而扁圓。壺底自然向內收斂,壺身上下一凸一凹,遙相呼應。壺把為倒耳之形,似美女倒垂的發髻,與那壺嘴貫通相融,倒茶時,把手便是美人纖細的腰姿。整個壺身,圓潤豐腴,渾然天成。所以被世人稱為“西施乳”。后來人們覺得“西施乳”不雅,改稱為“西施壺”。
4、據各種史書料記載,西施壺的首創者一般被認為是徐友泉,明末清初的吳梅鼎給了徐友泉極高的評價,稱他為:“若夫綜古今而合度,極變化以從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吳梅鼎還曾稱贊西施壺為:“至于摹形象體,殫精畢異;韻敵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