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601918752.jpg)
1. 在西晉永嘉年間,由于統治階級的腐敗和對各族人民的殘酷剝削壓迫,使得黃河流域的中原人民生活陷入困頓,迫使他們離開故土,向江淮流域遷徙。這次南遷的人口約為90萬,不僅標志著中國人口分布中心的南移,也促進了南方經濟的快速發展。2. 唐代的“安史之亂”導致約100萬人逃離家園南遷,這場戰亂改變了中國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人口分布格局,使得南北人口比例達到均衡。3. 北宋時期的“靖康之亂”,面對金朝的入侵,黃河流域成為戰場,大量居民被迫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入浙江、江蘇、湖北、四川等地,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時期。4. 金朝的“金完顏亮”時期,淮河流域戰火紛飛,迫使當地居民南遷至長江流域,主要遷移地區包括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5. 蒙古兵南侵時期,忽必烈發動消滅南宋的戰爭,戰亂主要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展開,導致當地居民為躲避戰火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6. 19世紀后期的“走西口、闖關東”時期,受到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入,需要在東北地區修筑鐵路、掠奪資源,吸引了大批勞動力,特別是山東、河北兩省的農民,1923年至1930年間移入東北達到300萬人,1937年一年就達到70萬人。同時,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也有來自河南、陜西等省的農民遷移。7. 歐美資本主義侵入東南亞后,為了掠奪資源,招收中國破產農民作為勞動力,并販賣中國勞工,導致東南亞人口激增。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人口就從這里向四周擴散,特別是向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由“安史之亂”引發的人口大遷移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布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北方,人口分布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最直接的就是戰亂、災害和自發遷移。每次戰亂或災荒發生,都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