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601431752.jpg)
自從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定義行星概念,將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科學家就想在太陽系找到第九行星。很多人對于太陽系的結構很模糊,太陽系可以分為三層,一部分是內太陽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陽系,有些天體就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繞太陽公園,它們構成了柯伊伯帶,其他一些天體距離太陽更遠,軌道平面也更為傾斜,它們構成了所謂的離散盤。而在離散盤以外,還存在一大群小天體,構成了奧爾特云,最遠可以延伸到大約10萬億公里以外,有將近1光年之遙!1988年鄧肯(M.Duncan)證明,柯伊伯帶是短周期彗星的主要源,而奧爾特云則是長周期彗星的主要源,冥王星就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柯伊伯帶天體。為什么說科學家幾乎確定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呢?這就和科學家發現的塞德娜以及2015 TG387兩顆天體有關了。2003年11月14日,位于圣地亞哥東北部帕洛馬山天文臺的塞繆爾·奧斯欽望遠鏡(Samuel Oschin telescope)首次觀測到塞德娜,當時帕洛馬山天文臺正在搜尋黃道離散天體。在冥王星被列為矮行星之后,科學家以為塞德娜會代替冥王星的位置。然而赫歇爾空間天文臺在2012年的觀測結果顯示賽德娜的直徑為995±80千米,比冥衛一還要小。科學家在觀測賽德娜處在一個難以解釋的神秘的偏心軌道中。這表明似乎有大天體擾亂了他們的軌道,而最好的解釋就是在離柯伊伯帶足夠近的地方存在一顆大行星,它可以通過重力吸引影響柯伊伯帶中的天體,但它距離內太陽系足夠遙遠,不會影響近日行星。后來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假設賽德娜確實受到了這樣一顆行星的引力影響,在這個基礎上計算出了這顆所謂的“第九行星”可能所處的軌道,甚至預言了這顆超級地球在天空中可能所處的方位。后來,科學家根據模擬的軌道,在利用超大望遠鏡巡視天空搜尋太陽系極遙遠天體時,發現了2015 TG387,這是一顆屬于內奧爾特云的天體,TG387距離我們120億公里,相當于地球到太陽距離的80倍,也相當于海王星到太陽距離的大約2.5倍!G387的軌道要比地球的公轉軌道長出2000多倍。最遠的時候,這個天體可以運行到距離太陽3500億公里以外,最近的時候,它也不會靠近到太陽100億公里以內,差不多是海王星到太陽距離的2倍以上。這意味著,它的軌道非常橢長,它需要4萬年才會繞太陽一圈,2015 TG387上一次接近太陽的時候,長毛象(mammoth)和洞熊(cave bear)正在歐亞大草原上悠游漫步。TG387的發現、軌道朝向都驗證了關于“第九行星”的假設。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Sedna),和2012年發現的2012 VP113,再加上2015 TG387,軌道有某些程度的相似之處,這些軌道的近日點方向具有向某個特定方向聚集的傾向,這些天體距離內太陽系太陽, 根本不可能會受到8大行星的引力影響。這意味著有一顆大天體,把這些天體都推進了相似類型的公轉軌道,這顆理論上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質量大約是地球的5~20倍,擁有一毀畢個偏心率極高的軌道,在軌道最遠處距離太陽可以達到地球到太陽距離的250倍以上。一些科學家認為,2015 TG387或多或少幫助他們縮小了搜尋范圍。他們推測第九行星的位置與2015 TG387的軌道相對,而形成重力共襪拆振,清掃并維持住這些既怪異又扁長的軌道。那為什么過了這么久,人類還是沒有發現第九行星呢?因為太陽系實在是太大了,目前為止我們還無法深入探測柯伊伯帶和奧爾特云。像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按照旅行者1號目前17公里/秒的速度,它還至少還要飛上520年的時間才能抵達奧爾特云。而對于速度為15.4公里/秒的旅行者2號,它將會在580年之后進入奧爾特云。如果想要從奧爾特云的一邊進入再從另一邊穿出,還需要3萬年的時間,而旅行者1號將在2025年與地球徹底失去聯系。很多星球的發現,都是先計算,在觀測,比如谷神星的發現。1776年,德國的一位數學老師戴維·提丟斯曾推算出了各大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比例為:0.4,0.7,1,1.6,2.8,5.2,10,19.6……(a=(n+4)/10,其中n = 0, 3, 6, 12, 24, 48...)這一規律后來被稱為“提丟斯—彼得定律”。然而研究者們發現,數字“2.8”沒有與它對應的行星。難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間還有一顆未被發現的天體嗎?后來數學家高斯利用“最小二乘法”的運算定律算出了它的運動軌跡。在高斯的預測之下,1801年天文學家觀測到了谷神星。目前各個國家都在進行巡天項目,除了探測宇宙加速膨脹機理,還有就是尋找第九行星,對那些遙遠的星系進行長時間的觀測分析,搜尋那些非常緩慢移動中的天體。說不定在哪一天,隨著天文學家繼續搜尋,第九行星就此浮出水面。第九行星將會讓人類重新審視太陽系,對于人們理解太陽系的基本結構、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過程,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意義,如果能發現它,它很可能會以一位希臘或羅馬神祗的名字命名,與太陽系其余天體命名的方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