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604561452.jpg)
俄羅斯AK-130雙管130毫米艦炮的首次部署是在1981年,安裝在俄羅斯的大型導彈驅逐艦“現代”級的首艦上。這種艦炮目前主要裝備在俄羅斯建造的“基洛夫”級和“光榮”級巡洋艦上,每艘艦船艏艉各裝備一座。AK-130艦炮的供彈系統包括三個圓形的彈架,每個彈架容納60發炮彈,總計180發備用彈。每個圓形彈架上,炮彈以10組環形排列,每組6發。該艦炮最顯著的特點是其全自動供彈與裝填系統,這使得每管的最大發射率可以達到30發/分鐘,極大地提升了在有效射程內的毀傷概率。然而,為了實現這一點,在總體設計上做出了一些重大調整,這也帶來了一些問題:1. 為了確保高射速下雙聯裝身管的剛性和射擊精度,不得不減少口徑倍數,導致身管長度縮短520毫米,這影響了性能指標,初速下降了100米/秒,有效射程減少了5千米。2. 為了安裝兩部垂直揚彈通道,艦體甲板的開口直徑擴大到2.6米,導致基座滾動座環增大,炮塔的外徑接近6米,高4.7米,雷達反射面積達到28平方米。3. 炮塔內設有炮位瞄準戰位,使得炮座體積和質量增大,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旋回部分的轉動慣量,方位瞄準加速度受限,影響了快速反應能力。4. 該艦炮的安裝重量達到94噸,基座以下部分占據了二層艙室,分別是電纜動力艙和由3個圓形彈架組成的轉運間艙。再下方是彈庫艙,彈藥通過提升機補充到圓形彈架上。因此,甲板以下部分的安裝深度達到6.2至9.4米,限制了該炮只能安裝在大型驅逐艦和巡洋艦上,適裝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