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600829252.jpg)
1. 白鱘是一種淡水魚,屬于鱘形目白鱘科,經(jīng)濟價值高。2. 它的身體呈梭形,吻部長而扁平,兩側(cè)有柔軟的皮膜。3. 白鱘的嘴巴大,眼睛小,身體光滑無鱗,側(cè)面有堅硬的骨板。4. 尾鰭上葉有八個棘狀鱗,體色以暗灰色為主,腹部白色。5. 白鱘能長到約4米長,重約500公斤,吻部呈劍狀且長。6. 口部位于吻的腹面,有尖銳牙齒,眼睛較小,鰓孔較大。7. 尾鰭為歪尾型,上葉比下葉長,民間稱其為象魚、劍魚或琵琶魚。8. 白鱘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春季在長江上游產(chǎn)卵。9. 漁民稱白鱘為“象”,與中華鱘并稱,重達2000磅的記錄存在。10. 秉志教授在南京記錄過一尾長達7米的白鱘,主要生活在長江中下游。11. 幼魚聚集在近岸區(qū)域,以小型動物為食,成年白鱘以魚類為主食。12. 每年3至4月進入繁殖期,懷卵量可達20萬粒,但存活率極低。13. 白鱘7至8歲時達到性成熟,幼魚一年后可長到54厘米,重量增加。14. 白鱘肉質(zhì)鮮美,營養(yǎng)價值高,卵珍貴,鰾可作膠質(zhì)原料。15. 由于過度捕撈,白鱘數(shù)量減少,瀕臨絕種,需保護其生存環(huán)境。16. 白鱘祖先在一億多年前出現(xiàn),現(xiàn)全球僅剩兩種,需保護長江和蘇州水域。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