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600840252.jpg)
現存大同城墻始建于明洪武五年,由大將軍徐達指揮擴建,城墻呈方形,東西長1.8公里,南北長1.82公里,周長7.24公里,占地面積3.28平方公里。城墻的基礎采用規整的石條、石板和石方,以“三合土”夯實,外部包覆青磚。城墻高度達到14米,上部寬12米,下部寬18米。墻體四周設有54座望樓和96座窩鋪。每面城墻上共有580對垛子,象征著當時大同所轄的村莊數量。城墻四個角落各有一座角樓,而城墻外的四個方向則分別建立了控軍臺。城池設有四個城門:東面的和陽門、南面的永泰門、西面的清遠門以及北面的武定門。每個城門上均建有城樓,且樓、箭樓、望樓、角樓等防御設施間隔分布。城門外還建有甕城、月城和護城河,共同構成了一個堅固的防御體系。大同城墻以其高大雄偉、結構緊湊、防御設施完善而著稱,在我國古代軍事建筑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它在多次軍事沖突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因而被譽為“北方的鎖鑰”。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