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603267952.jpg)
1. 在商朝,三公包括西伯昌、九侯和鄂侯,這些職位是商代最高的官職,負責輔佐商王治理國家。2. 周朝設立太師、太傅、太保作為三公,他們在周王室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分別負責教導王侯、輔佐國王處理政務和保護國家安全。3. 秦朝的三公職位包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長,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太尉掌管軍事;御史大夫則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圖籍,并負責監察百官。4. 西漢初期繼承秦制,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漢武帝時期增設大司馬,到了漢光武帝時期,太尉職位得到恢復,與司徒、司空并列為三公,分別掌管全國行政、人事和監察事務。5. 東漢時期,三公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些職位在東漢時期成為最高的官職,擁有極高的權力和威望。6. 三國時期,三公為太尉、司徒、司空,這些職位在三國時期繼續存在,但權力有所削弱。太師、太傅、太保則作為三師尊稱,通常是對有功之臣的尊稱。7. 晉朝有三公官和八公官,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上公,大司馬、大將軍為二大,這些職位在晉朝時期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8. 隋唐時期,三公為太尉、司徒、司空,均為正一品官職。唐代三公無實際職責,僅為榮譽職位。9. 后周依《周官》設立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這些職位在后周時期按照周代的官制進行設立。10. 宋朝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直至宋徽宗時期改稱。這些職位在宋朝時期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11. 元代,三公頭銜不再常用,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這些職位在元代逐漸失去了實際的權力。12. 明清時期,三公成為虛銜,用于加官、贈官,這些職位在明清時期已經沒有實際的職責,主要是作為一種榮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