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摩擦力定義:摩擦力是物體在不光滑表面發生相對滑動或有相對滑動趨勢時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其大小取決于兩個因素:垂直于接觸面的正壓力和摩擦系數。2. 滑動摩擦力公式:f = μ × F_N 說明: - F_N 表示接觸面間的彈力,它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物體的重力 G。 - μ 為滑動摩擦因數,它只與接觸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積大小、相對運動速度及正壓力無關。3. 靜摩擦力: 大小范圍:0 ≤ f_靜 ≤ f_m (f_m 為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說明: - 摩擦力可以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相反或無關。 - 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負功或不做功。 - 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 靜止的物體可以受到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也可以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4. 滾動摩擦力: 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滾動時,由于兩物體在接觸部分受壓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對滾動的阻礙作用,稱為滾動摩擦力。 滾動摩擦力是物體滾動時,接觸面一直在變化,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它實質上是靜摩擦力的一種。 接觸面越軟,形狀變化越大,滾動摩擦力就越大。 一般情況下,物體間的滾動摩擦力遠小于滑動摩擦力。 在交通運輸和機械制造工業中,廣泛應用滾動軸承來減少摩擦力。例如,火車的主動輪所受的摩擦力是推動火車前進的動力,而被動輪所受的靜摩擦力則是阻礙火車前進的滾動摩擦力。總結:摩擦力是物體在不光滑表面發生相對滑動或有相對滑動趨勢時產生的相反作用力,其大小取決于垂直壓力和摩擦系數。摩擦力有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兩種,滾動摩擦力實質上是靜摩擦力的一種。在具體應用中,通過控制這兩個因素,可以有效地減少摩擦力,提高物體的運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