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or就是一款只做測速的軟件,下面我來詳細介紹一下它。
打開即用
Meteor簡單明了,打開就可以看到「開始測試」的字樣,點擊字樣即可開始測速。
測速方案先是常規的Ping值、下行速率及上行速率的組合,Ping值通常以毫秒計算,這個數值越低越好,說明與服務器之間的數據收發更快,越低越不容易出現延遲現象。下行速率、上行速率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下載速度及上傳速度,通常以Mbps計算,這個數值是越大越好的。
當然也可以不解釋這些的,Meteor會用不同量級的形容詞、不同顏色來呈現結果好壞,用戶即便不太看這些數值也能知道結果是好是壞。
眼尖的同學已經看到測完速彈出的「應用性能」一欄了。不難看出是Meteor針對逐個應用的單獨測速,這不難理解,因為我相信大部分人測試網絡條件的方式更多是選擇發一條微信或是打開瀏覽器輸入http://baidu.com,不得不說,這對于測試此刻是否聯網而言的確受用。
Meteor針對不同被測應用的類型使用不同的測試方式,比如Gmail是發送一封郵件而Youtube是播放不同清晰度的視頻,IG是發送一張圖片,唯一一點相同的是,所有被測的應用的Ping值顯示都為零。
無法發送數據到上述應用的服務器在國內的想當然的事情,目前Meteor支持的應用也基本上是國內網絡條件不支持的類型,至于上行下行的數值則是Meteor根據用戶已測得的最終數據根據發郵件或播放視頻所需最優帶寬計算出來的。
「圓臉獸」的作用體現在使用助手之類方面,用戶在任一界面下點擊「圓臉獸」都會彈出在該界面所展示內容的解釋,用戶隨時可以拖動其到X處或從設置里面開關「圓臉獸」的顯示與否。
開發Meteor的是一家叫OpenSignal的公司,做的是收集監測全球多個國家的網絡信號強度、覆蓋情況等,并不時給出各國網絡使用情況的榜單,據說很權威。
然后題主給的標簽是iOS軟件,那應該是用的蘋果手機吧,不用擔心這個軟件是蘋果和安卓都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