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節的來歷是什么
八月十五中秋節的來歷是什么
八月十五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祭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導讀八月十五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祭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2/wz/18259854452.jpg)
八月十五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祭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八月十五中秋節的來歷是什么
八月十五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祭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