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消費傾向(MPC)和邊際儲蓄傾向(MPS)分別是如何定義的?二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邊際消費傾向(MPC)和邊際儲蓄傾向(MPS)分別是如何定義的?二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兩者的關系是 MPC+MPS=1。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是消費增減量與可支配收入增減量之比值,表示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的可支配收入時消費的變動情況。它是與“邊際儲蓄傾向”相對應的概念。由于消費傾向和儲蓄傾向之和等于1,故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也恒為1。通過平均消費傾向可以知道不同時間內可支配收入如何在儲蓄與消費之間分配,但是,不知道收入水平的任何已知變動如何在消費變動和儲蓄變動之間分配。通過邊際消費傾向則能觀察到。在凱恩斯看來,當收入增加時,人們只將收入中的較小比例部分用于消費支出,而將其較大比例用于儲蓄,邊際消費傾向存在著遞減的規律。邊際儲蓄傾向;
導讀兩者的關系是 MPC+MPS=1。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是消費增減量與可支配收入增減量之比值,表示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的可支配收入時消費的變動情況。它是與“邊際儲蓄傾向”相對應的概念。由于消費傾向和儲蓄傾向之和等于1,故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也恒為1。通過平均消費傾向可以知道不同時間內可支配收入如何在儲蓄與消費之間分配,但是,不知道收入水平的任何已知變動如何在消費變動和儲蓄變動之間分配。通過邊際消費傾向則能觀察到。在凱恩斯看來,當收入增加時,人們只將收入中的較小比例部分用于消費支出,而將其較大比例用于儲蓄,邊際消費傾向存在著遞減的規律。邊際儲蓄傾向;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2/wz/18259039552.jpg)
mps 邊際消費傾向就是指每增加一單位的收入,所增加的消費部分。比如增加了10元的收入,10元中有5元用來消費,那么邊際消費傾向就是5 /10=1/2,類似的MPS就是增加一單位收入中用來儲蓄的部分。兩者的關系是 MPC+MPS=1。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是消費增減量與可支配收入增減量之比值,表示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的可支配收入時消費的變動情況。它是與“邊際儲蓄傾向”相對應的概念。由于消費傾向和儲蓄傾向之和等于1,故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也恒為1。通過平均消費傾向可以知道不同時間內可支配收入如何在儲蓄與消費之間分配,但是,不知道收入水平的任何已知變動如何在消費變動和儲蓄變動之間分配。通過邊際消費傾向則能觀察到。在凱恩斯看來,當收入增加時,人們只將收入中的較小比例部分用于消費支出,而將其較大比例用于儲蓄,邊際消費傾向存在著遞減的規律。邊際儲蓄傾向儲蓄是收入減去消費的余額。邊際儲蓄傾向(MPS)是儲蓄曲線的斜率,它的數值是介于0和1之間的正數,也就是說儲蓄隨著收入增加而增加,而且儲蓄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居民邊際儲蓄傾向對真實利率十分敏感。真實利率高則邊際儲蓄傾向高,真實利率低則邊際儲蓄傾向低,并由此會引起引致性投資的波動。所以,真實利率是這樣通過邊際儲蓄傾向導致中國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的。在緊縮時期,真實利率提高,導致邊際儲蓄傾向提高,對應著的是邊際消費傾向的下降,所以有效需求不足,這使得通貨膨脹下降,所以真實利率更加升高,有效需求更加不足。政府就開始通過貨幣和財政政策刺激經濟,使投資大幅度增長,拉動總需求;這些政策導致通貨膨脹上升,從而真實利率下降,邊際儲蓄傾向下降,邊際消費傾向上升,消費需求更加增大,通貨膨脹更加上升。
邊際消費傾向(MPC)和邊際儲蓄傾向(MPS)分別是如何定義的?二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兩者的關系是 MPC+MPS=1。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是消費增減量與可支配收入增減量之比值,表示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的可支配收入時消費的變動情況。它是與“邊際儲蓄傾向”相對應的概念。由于消費傾向和儲蓄傾向之和等于1,故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也恒為1。通過平均消費傾向可以知道不同時間內可支配收入如何在儲蓄與消費之間分配,但是,不知道收入水平的任何已知變動如何在消費變動和儲蓄變動之間分配。通過邊際消費傾向則能觀察到。在凱恩斯看來,當收入增加時,人們只將收入中的較小比例部分用于消費支出,而將其較大比例用于儲蓄,邊際消費傾向存在著遞減的規律。邊際儲蓄傾向;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