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2/wz/18259041452.jpg)
泡沫經濟,顧名思義是指經濟運行狀態(tài)像泡沫一樣,繁榮的表面終究難逃破滅的結局.泡沫經濟往往伴隨著商品價格的大起大落,但泡沫經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商品價格漲落,而是專指由過度投機而導致的商品價格嚴重偏離商品價值、先暴漲后驟跌的現(xiàn)象,是社會資金過于集中某一部門、同一商品反復轉手炒賣而導致該部門短期內扭曲膨脹、生產部門因缺乏足夠的資金而長期衰退的一種必然結果泡沫經濟的內涵界定述評扈文秀/席酉民(一)泡沫經濟現(xiàn)有定義簡介關于泡沫經濟的定義,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說法,以下是國內外學者中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其中有些屬于經濟泡沫的定義而非泡沫經濟)。日本是一個飽受泡沫經濟之害的國家,日本學者對泡沫經濟的研究較深。日本金融學會會長三木谷良一認為,所謂泡沫經濟就是資產價格(具體指股票與不動產價格)嚴重偏離實體經濟(生產、流通、雇傭、增長率等)暴漲,然后暴跌這一過程。(注:[日]三木谷良一:《日本泡沫經濟的產生、崩潰與金融改革》,《金融研究》1998年第6期。)金融專家鈴木淑夫博士則認為,經濟學所說的泡沫,是指地價、股價等資產的價格,持續(xù)出現(xiàn)無法以基礎條件來解釋的猛烈的上漲或下跌。(注:[美]j.k加爾布雷斯:《“泡沫”的故事—金融投機歷史回顧(二)》,《改革》1994年第5期。)另據1992年度日本經濟白皮書的定義,“現(xiàn)實的股價和地價,如果超出經濟的基礎條件和理論價格而暴漲,泡沫經濟也就產生了”。因此,泡沫經濟的實質是與經濟基礎條件相背離的資產價格膨脹。我國學者陸家騮和凌江懷都認為,所謂泡沫經濟是指經濟增長的一種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一個經濟可以有很高的經濟增長率或規(guī)模膨脹率,但這種增長或規(guī)模的膨脹是虛假的,對于提高人們的實際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以及改進經濟體系的產業(yè)結構并沒有實際好處。在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泡沫經濟通常表現(xiàn)為房地產、股票證券等金融資產價格上漲過高,大大超過實際經濟運行中所具有的真實價值,造成了經濟虛假繁榮。 (注:陸家騮:《論泡沫經濟》,《經濟學消息報》1998年3月13日;凌江懷:《實物經濟與符號經濟的背離》,《經濟學動態(tài)》1998年第6期。)丁焰輝則從虛擬價值的角度來研究泡沫經濟。所謂虛擬價值是指當商品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其社會需要規(guī)模的使用價值與生產這種商品的勞動不成比例時,為達到供求的平衡和等價交換的平衡,該商品超過其價值的漲價部分。物品的虛擬價值通過物品的高價表現(xiàn)出,并與其等價物相交換,這樣,在社會經濟的統(tǒng)計上就存在著一個市場價值高于實際價值的“泡沫部分”。(注:丁焰輝:《虛擬價值論》,《改革與戰(zhàn)略》1994年第3期。)熊良俊則認為可以接受這樣的解釋,即泡沫經濟是由于投機資本的持續(xù)增加,導致一定范圍內(區(qū)域或者是產業(yè))以貨幣表示的資產價格嚴重偏離實體價值(生產、流通等)急劇上漲所帶來的經濟虛假繁榮現(xiàn)象。(注:熊良俊:《泡沫經濟及釋義相關理論問題》,《金融研究》1998年第10期。)泡沫經濟不僅存在于實物經濟之中,也存在于虛擬經濟之中。陳文玲認為,無形的要素稟賦通過市場所實現(xiàn)的交換價格大大超過了人們的理性預期,一旦預期逆轉,便形成虛擬經濟的泡沫。泡沫經濟實際上是指實物經濟中資產的面值超過了資產的實際價值。(注:陳文玲:《論實物經濟、虛擬經濟與泡沫經濟》,《管理世界》1998年第6期。)以上觀點并未嚴格地對泡沫經濟和經濟泡沫加以區(qū)分,在作者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中,只有少數學者認為二者應該有區(qū)別,如喬炳亞認為,泡沫經濟中的(經濟)泡沫是指房地產或股權的價格由于人為的炒作而超出其實際生產成本或實際價值的那部分價格,而泡沫經濟則是由于價格信號的作用最終使資源失配而存在大量泡沫的經濟。(經濟)泡沫只能在資本市場上與房地產市場上產生。(注:喬炳亞:《關于泡沫經濟的定義及其負作用研究》,《深圳金融》1998年第2期。)歸納上述現(xiàn)有的關于泡沫經濟的各種定義,可以看出就泡沫經濟的有關理論問題來說,當代學者在以下幾點上還未能達成共識:(1)對泡沫經濟與(經濟)泡沫的概念未能達成共識。多數學者都沒有把泡沫經濟與經濟泡沫的概念區(qū)分開來,而是將二者混為一談,只有少數學者認為泡沫經濟與經濟泡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并對二者的內涵作了嘗試性的界定。(2)對經濟泡沫的理解未能達成共識。一些學者認為經濟泡沫指的是資產價格急速膨脹然后又突然破裂的動態(tài)過程;另一些學者則認為,經濟泡沫不是指動態(tài)過程,而是指資產價格與內在價值(fundamental val-ue)的脫離部分。(3)對經濟泡沫的發(fā)生載體未能達成共識。多數學者認為經濟泡沫的發(fā)生載體只能是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中的金融資產和不動產;而有的學者則認為經濟泡沫的發(fā)生載體也可以是一般商品。(二)經濟泡沫的內容涵界定1.經濟泡沫的定義。我們認為,把經濟泡沫看成是動態(tài)過程或者是不具有實物部分的成分其實并不矛盾,第一種定義的動態(tài)過程之所以會出現(xiàn),歸根結底還是資產價格和內在價值的脫離,是脫離部分膨脹并破滅的結果。因此我們認為,所謂經濟泡沫指的是由于局部的投機需求(虛假需求)使資產的市場價格脫離資產內在價值的部分。脫離資產內在價值的部分是否呈現(xiàn)膨脹、破滅的動態(tài)過程,與經濟泡沫本身的存在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如果一種資產的市場價格偏離其內在價值,就存在著經濟泡沫。市場價格大于內在價值,存在著正的經濟泡沫;市場價格小于內在價值,存在著負的經濟泡沫(負的經濟泡沫有人也稱之為黑子)。只要實行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市場機制就能自由發(fā)揮作用,資產的市場價格偏離其內在價值就是常態(tài)。因此,經濟泡沫是不可避免的。2.經濟泡沫的載體。泡沫的產生需要一定的附著物,經濟泡沫也不例外,它的產生同樣需要附著物,這個附著物用學術術語來說就是載體。從以上的討論可知,只要市場機制發(fā)生作用的地方,就有可能存在經濟泡沫。誰能想象荷蘭的“郁金香的球莖”能成為大家炒作的對象。因此,經濟泡沫的載體具有普遍性,既可以存在于實物經濟中,也可以存在于虛擬經濟中。既然經濟泡沫的載體具有普遍性,人們?yōu)槭裁赐ǔ6颊J為經濟泡沫的主要載體是股票和房地產而不是一般商品呢?作者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一般商品、股票和房地產的需求特性不同。社會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可以分為兩類:真實需求和投機需求。真實需求是指為了自身的消費和再生產而形成的需求。而投機需求則是為了在買賣之中牟取利潤而形成的需求。由于投機需求相對于真實需求來說具有交易成本低、不穩(wěn)定和占用時間和資金少等特點,因此投機需求很容易攪起經濟泡沫。在一般商品和房地產市場上,當市場上存在虛假需求時,一般商品和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必然高于其內在價值,這時就會產生正的經濟泡沫。由于虛假需求最低為零,因此,一般商品和房地產市場上不會存在負的經濟泡沫。盡管在“不會存在負的經濟泡沫”這一點上,房地產市場與一般商品市場相同,但由于人們購買房地產的需求有時是投機需求,這使得房地產市場較一般商品市場容易產生泡沫。股票市場更具有特殊性,人們購買股票的需求絕大多數是投機需求,因此股票市場更容易產生經濟泡沫,而且這種泡沫可正可負。投機需求取決于對未來價格的預期,預期往往具有同向性,即看漲時大家都看漲,看跌時大家都看跌,這使得投機需求具有明顯的放縮效應。投機需求的放縮效應更加劇了股票和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程度。第二,一般商品、股票和房地產的供給特性不同。不同資產的內在價值決定方法不同。一般商品和房地產的內在價值取決于由真實需求和供給決定的均衡價格水平;而股票是一種虛擬資本,它具有獨特的內在價值決定方法。股票虛擬資本的內在價值等于一個按無風險資產的現(xiàn)實收益率計算而得到的相應預期收益的“幻想資本額”,即預期收益按無風險資產的現(xiàn)實收益率的折現(xiàn)值。股票的這種內在價值決定方法注定其內在價值是難以捉摸的。不僅股票如此,在市場經濟制度下,即使是一般商品和房地產,由真實需求和供給決定的內在價值也是多變的。內在價值難以確定或具有多變性是產生經濟泡沫的條件之一。但由于一般商品的供給易變且供給彈性較大,因此在一般商品市場上即使產生了經濟泡沫,這種經濟泡沫也難以維持下去。股票和房地產市場就不同了,股票和房地產的供給在一定時期內固定不變且缺乏彈性,這使得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上的經濟泡沫在較長時期內能夠得以維持。綜上所述,經濟泡沫的發(fā)生載體集中表現(xiàn)在容易發(fā)生投機需求的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上。(三)泡沫經濟的內涵界定關于泡沫經濟的定義,目前理論界存有多種說法,除了許多學者都把“經濟泡沫”與“泡沫經濟”的概念等同使用以外,有些說法極易與通貨膨脹、商業(yè)循環(huán)、虛擬經濟等概念混淆。因此,對泡沫經濟的內涵進行界定是十分必要的。1.泡沫經濟的定義。我們認為泡沫經濟與經濟泡沫這兩個概念是有區(qū)別的。比如說,一個國家的股市中存在泡沫的成分,但國民經濟運行良好,通貨膨脹和失業(yè)率都很低,我們能說股市中存在的局部“經濟泡沫”是“泡沫經濟”嗎?顯然不妥。經濟泡沫與泡沫經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反映的是“局部”的經濟現(xiàn)象;后者反映的是“全局”的經濟現(xiàn)象,不可混為一談。前面提到的泡沫經濟被有的學者定義為:“由于價格信號的作用最終使資源失配而存在大量泡沫的經濟”。我們認為,這一定義有三點不足:(1)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價格信號的作用”是泡沫經濟的罪魁禍首;(2)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局部的經濟泡沫變大了、變多了就是泡沫經濟,沒有揭示出使局部的經濟泡沫演變成全局的泡沫經濟的主要誘因;(3)沒有揭示出引起資源失配的真正原因。我們認為,所謂泡沫經濟是指由虛假需求形成的局部經濟泡沫通過一定的傳導機制使社會有效需求得到過度刺激而形成的虛假繁榮現(xiàn)象,在這種傳導機制中,金融管理當局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局部的經濟泡沫向全局的泡沫經濟演變的主要誘因。對于這一定義可以這樣理解:(1)引發(fā)泡沫經濟的原因是局部的經濟泡沫,局部經濟泡沫的存在在于虛假的市場需求,正是由于虛假需求通過價格信號的作用才造成資源失配,因此虛假需求是泡沫經濟的罪魁禍首;(2)局部存在經濟泡沫或者經濟泡沫變大、變多不一定意味著整個國家處于泡沫經濟之中,從經濟泡沫向泡沫經濟的演變需要一定的傳導機制,在這種傳導機制中,如果沒有金融管理當局貨幣政策的失誤,局部經濟泡沫是不會引發(fā)全局泡沫經濟的;(3)泡沫經濟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虛假的經濟繁榮現(xiàn)象,說它是虛假經濟繁榮現(xiàn)象的原因就在于泡沫經濟時期的社會有效需求得到了過度刺激,也就是社會有效需求中存在大量虛假的成分,這樣的繁榮是不實在的,遲早會破滅。2.泡沫經濟與通貨膨脹。一種觀點認為,所謂泡沫經濟,就是與實物經濟的需求相比,貨幣經濟增長過快,由此形成大量的虛擬資本,推動商品物價和股市價格的逐級攀升,造成經濟的虛假繁榮現(xiàn)象。(注:喬炳亞:《關于泡沫經濟的定義及其負作用研究》,《深圳金融》1998年第2期。)還有人認為,通貨膨脹是一種泡沫經濟。我們認為,這些解釋容易與通貨膨脹混淆,使人把泡沫經濟等同于通貨膨脹,從而引起誤解。根據馬克思的貨幣信用理論,通貨膨脹純粹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因此泡沫經濟實際上是社會有效需求超過充分就業(yè)時的有效需求所引起的虛假繁榮現(xiàn)象,這種虛假繁榮現(xiàn)象往往伴隨、但不必然伴隨著通貨膨脹。如日本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泡沫經濟就沒有明顯的通貨膨脹現(xiàn)象。因為當時股價、地價和高檔消費品的物價上漲被日元升值所帶來的進口成本下降所抵消,使總體物價水平并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上漲現(xiàn)象。泡沫經濟可能引起的通貨膨脹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通貨膨脹,因為這種通貨膨脹是由虛假的社會有效需求引起。泡沫經濟有可能演變成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但通貨膨脹不一定都是由泡沫經濟引起的。雖然通貨膨脹帶來較高就業(yè)率、物價上漲、甚至一定時期的經濟快速增長,有時與泡沫經濟具有相類似的外在表現(xiàn),但其導因是貨幣供需問題。當然,泡沫經濟的產生往往伴隨著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在泡沫經濟出現(xiàn)之前和初期,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對泡沫經濟的滋生和發(fā)展可以起到催生和促進作用。在商品交換中,貨幣充當等價物,紙幣的出現(xiàn)和使用使經濟泡沫成為可能,經濟政策的失誤有可能使局部的經濟泡沫演變成全局式的泡沫經濟。3.泡沫經濟與商業(yè)循環(huán)。我國學者陸家騮和凌江懷把泡沫經濟作為經濟增長的一種狀態(tài)解釋。這種解釋與商業(yè)循環(huán)有些類似。誠然泡沫經濟對經濟造成的后果有些類似于商業(yè)循環(huán)中的情形,但泡沫經濟與商業(yè)循環(huán)的概念有著本質的不同。(1)泡沫經濟時期僅指經濟上升的繁榮階段,泡沫經濟破滅后的蕭條時期是泡沫經濟留下的后遺癥,但這一時期本身不屬于泡沫經濟時期。而商業(yè)循環(huán)則包括四個階段:蕭條、復蘇、繁榮與衰退,其中的繁榮階段是一種正常的經濟發(fā)展狀態(tài)。凱恩斯認為,商業(yè)循環(huán)變動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資本邊際效率的循環(huán)性變動,因此波動或危機是一種客觀存在。(2)泡沫經濟產生的根源在于局部的經濟泡沫引起的虛假社會有效需求,而商業(yè)循環(huán)產生的根源在于投資的波動。在周期性的商業(yè)循環(huán)中,投資始終是真實社會有效需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3)泡沫經濟是可控的,而商業(yè)循環(huán)是不可控的。由于泡沫經濟產生于虛假的社會有效需求,因此泡沫經濟的產生和發(fā)展具有可控性。而商業(yè)循環(huán)中的階段更迭作為一種客觀經濟現(xiàn)象或者說是經濟增長的一般規(guī)律,其演進過程在理論上是不可控的。人們的主觀努力只能縮小波幅,減輕震蕩,從而使商業(yè)循環(huán)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4)泡沫經濟是一種需求過剩的經濟現(xiàn)象,而商業(yè)循環(huán)是一種供給過剩的經濟現(xiàn)象。泡沫經濟是同局部的經濟泡沫通過一定的傳導機制拉動社會有效需求,屬于特定時期特定范圍的需求過剩行為。而商業(yè)循環(huán)則更多地表現(xiàn)為過剩的實物增長超出了市場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出現(xiàn)生產相對過剩。4.泡沫經濟與虛擬經濟。實物經濟與虛擬經濟是兩種客觀存在的經濟形態(tài),實物經濟是指社會再生產的過程,是有形的物體運動與再生的過程。虛擬經濟是與實物經濟相對立的一個經濟范疇,它產生于實物經濟,又獨立于實物經濟,是在經濟中獨立運行的那部分以“無形”為特征的經濟形態(tài)。如無形的商品、無形的貨幣、無形的資產、無形的市場,其要素稟賦的內核是知識、無形資產、知識型的勞動者,即人力資本。隨著知識經濟新時代的到來,虛擬經濟將成為現(xiàn)代經濟的一種主要經濟形態(tài),但虛擬經濟并不等同于泡沫經濟,這是因為泡沫經濟既可以在實物經濟領域發(fā)生,也可以在虛擬經濟領域發(fā)生。當代經濟的真實狀態(tài)是實物經濟、虛擬經濟與泡沫經濟的緊密相關和互動轉化。不承認虛擬經濟的存在是不對的,放任虛擬經濟脫離實物經濟過度膨脹,產生大量的經濟泡沫進而引發(fā)泡沫經濟也是不對的。因此,弄清泡沫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關系對于防范泡沫經濟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資料:http://www.nova.cn/Browse/ShowDoc.aspx?Code=3-1&Id=2005062208594594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