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是什么?
工作原理是什么?
關于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一般根據所采用的物理器件的不同,將其分為四個階段,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四代計算機。第一代是電子管計算機時代,大約從1946年持續到50年代后期。這一時期,電子管作為主要的器件被廣泛使用。IBM公司的IBM 650是其代表機型。第二代是晶體管計算機時代,從50年代中期持續到60年代后期。這一時期,計算機逐漸從電子管轉向使用晶體管,這使得計算機的體積變小,功耗降低,速度和可靠性提高,價格也相應降低。控制數據公司(CDC)的大型計算機系統CDC 6600是這一時代的代表機型。第三代是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從60年代中期持續到70年代前期。在這一時期,集成電路成為計算機的基本器件,進一步降低了功耗、體積和價格,同時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
導讀關于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一般根據所采用的物理器件的不同,將其分為四個階段,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四代計算機。第一代是電子管計算機時代,大約從1946年持續到50年代后期。這一時期,電子管作為主要的器件被廣泛使用。IBM公司的IBM 650是其代表機型。第二代是晶體管計算機時代,從50年代中期持續到60年代后期。這一時期,計算機逐漸從電子管轉向使用晶體管,這使得計算機的體積變小,功耗降低,速度和可靠性提高,價格也相應降低??刂茢祿荆–DC)的大型計算機系統CDC 6600是這一時代的代表機型。第三代是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從60年代中期持續到70年代前期。在這一時期,集成電路成為計算機的基本器件,進一步降低了功耗、體積和價格,同時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1/wz/18268216252.jpg)
計算機在執行任務時,首先從內存中提取第一條指令??刂破鲗@條指令進行解碼,并按照指令的要求,從存儲器中獲取數據,進行指定的運算和邏輯處理,然后將結果按照地址發送回內存。接著,控制器會提取下一條指令,并繼續執行。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直到遇到停止指令為止。程序和數據一樣存儲在計算機中,計算機根據程序的順序,逐個執行指令規定的操作,這是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這一原理最早由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依曼于1945年提出,因此被稱為馮·諾依曼原理。關于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一般根據所采用的物理器件的不同,將其分為四個階段,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四代計算機。第一代是電子管計算機時代,大約從1946年持續到50年代后期。這一時期,電子管作為主要的器件被廣泛使用。IBM公司的IBM 650是其代表機型。第二代是晶體管計算機時代,從50年代中期持續到60年代后期。這一時期,計算機逐漸從電子管轉向使用晶體管,這使得計算機的體積變小,功耗降低,速度和可靠性提高,價格也相應降低??刂茢祿荆–DC)的大型計算機系統CDC 6600是這一時代的代表機型。第三代是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從60年代中期持續到70年代前期。在這一時期,集成電路成為計算機的基本器件,進一步降低了功耗、體積和價格,同時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IBM公司的IBM 360是這一時代的代表機型。第四代是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從70年代初一直持續至今。在這一時期,半導體存儲器的出現迅速取代了磁芯存儲器,并不斷發展,容量和速度不斷提高。1984年,Intel推出了含有2300個晶體管的4004芯片,標志著現代計算機時代的開始。
工作原理是什么?
關于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一般根據所采用的物理器件的不同,將其分為四個階段,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四代計算機。第一代是電子管計算機時代,大約從1946年持續到50年代后期。這一時期,電子管作為主要的器件被廣泛使用。IBM公司的IBM 650是其代表機型。第二代是晶體管計算機時代,從50年代中期持續到60年代后期。這一時期,計算機逐漸從電子管轉向使用晶體管,這使得計算機的體積變小,功耗降低,速度和可靠性提高,價格也相應降低。控制數據公司(CDC)的大型計算機系統CDC 6600是這一時代的代表機型。第三代是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從60年代中期持續到70年代前期。在這一時期,集成電路成為計算機的基本器件,進一步降低了功耗、體積和價格,同時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