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1/wz/18268219952.jpg)
以下是汽車之友對統一殼牌總經理李嘉的訪談節錄,該內容源自2006年11月份的《汽車之友》雜志。汽:據我們觀察,國內車輛的換油周期普遍比國外的短,常常在5000公里時就進行更換,而國外通常至少要在車輛行駛10000公里后才進行更換。這樣的做法是否合理?您有什么建議?李:您的觀察很有道理,這種行為確實可以被視為不理智的消費。有些汽車制造商在國外建議的換油周期是15000公里,但當這些車和油品來到中國后,更換周期往往縮短至5000公里。這對于制造商來說可能是一種保障,但消費者為此承擔了更高的成本。然而,這并非制造商單方面能夠決定的事情。潤滑油生產商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消費者教育活動,但效果并不顯著。而且,我們教育消費者后,制造商在用戶手冊上仍標注“5000公里換油”。例如,“SL”級別的油是全球第二高級別的油品,即使是在中國較差的路況和油品質量下,1萬至1.5萬公里的更換周期仍然足夠。實際上,潤滑效果的曲線顯示,SL級別的油品在行駛7500公里時性能最佳,但許多人在這時就已經將其丟棄。并非油品變黑就不能使用。我們自己的車輛通常會在行駛1萬多公里后才更換機油。汽:對于油品級別與發動機的匹配,您有什么建議?李:這就像人一樣,20歲的人和60歲的人所需的飲食肯定不同。對于新車,使用適合的正常級別機油即可。但是,如果車輛已經使用較長時間,我們建議使用更高一級別的機油,以保護發動機。例如,如果車輛已經行駛了50萬公里,選擇更高粘度、級別更高的機油,其吸納污垢的能力更強。在冬季,應選擇起動性能較好的機油,否則高強度的起動會對發動機造成較大磨損。因此,車輛的狀況和維護保養之間存在很大關系。我認為,中國的車輛往往是因不當維修而損壞,而非使用過程中自然損壞。實際上,只要妥善保養,車輛通常不會出現問題。一旦進行維修,就可能引入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