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歷史起源簡單介紹,普洱茶的來歷
普洱茶的歷史起源簡單介紹,普洱茶的來歷
2.最早關于普洱茶的產區記錄見于唐樊綽所著的《蠻書》中,成書于公元863年。《蠻書·云南志·管內物產卷七》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3.該記錄被廣泛引用為普洱茶產區的最早文獻資料。4.然而,對于樊綽的記錄,我們需要冷靜分析,其中仍有諸多問題值得商榷。5.公元862年,南詔國攻打安南(今越南),唐政府任命蔡襲為安南經略使,樊綽為其幕僚。6.樊綽受命搜集南詔資料,于863年完成《蠻書》。同年,南詔占領安南,蔡襲戰死,樊綽逃亡。7.實際上,樊綽并未親臨云南。8.因此,《蠻書》中關于茶的記載也需謹慎對待。9.首先,“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的說法是可信的。
導讀2.最早關于普洱茶的產區記錄見于唐樊綽所著的《蠻書》中,成書于公元863年。《蠻書·云南志·管內物產卷七》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3.該記錄被廣泛引用為普洱茶產區的最早文獻資料。4.然而,對于樊綽的記錄,我們需要冷靜分析,其中仍有諸多問題值得商榷。5.公元862年,南詔國攻打安南(今越南),唐政府任命蔡襲為安南經略使,樊綽為其幕僚。6.樊綽受命搜集南詔資料,于863年完成《蠻書》。同年,南詔占領安南,蔡襲戰死,樊綽逃亡。7.實際上,樊綽并未親臨云南。8.因此,《蠻書》中關于茶的記載也需謹慎對待。9.首先,“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的說法是可信的。
1.普洱茶的起源地遙遠,交通不便,加之其歷史文獻相對匱乏,很多記錄由內地文人轉述,準確性有待考證,因此并非所有普洱茶的記載都可作為信史。2.最早關于普洱茶的產區記錄見于唐樊綽所著的《蠻書》中,成書于公元863年。《蠻書·云南志·管內物產卷七》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3.該記錄被廣泛引用為普洱茶產區的最早文獻資料。4.然而,對于樊綽的記錄,我們需要冷靜分析,其中仍有諸多問題值得商榷。5.公元862年,南詔國攻打安南(今越南),唐政府任命蔡襲為安南經略使,樊綽為其幕僚。6.樊綽受命搜集南詔資料,于863年完成《蠻書》。同年,南詔占領安南,蔡襲戰死,樊綽逃亡。7.實際上,樊綽并未親臨云南。8.因此,《蠻書》中關于茶的記載也需謹慎對待。9.首先,“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的說法是可信的。10.“銀生”指的是銀生節度,其治所位于銀生城(今景東東縣城),轄境包括今普洱市、臨滄市一部、西雙版納州等地,這些地區被認為是普洱茶的起源地。11.在唐代以前,景邁山已有1300多年的種茶歷史,而新發現的傣文經書記錄顯示,布朗族在1800多年前已在芒景建村種茶,這些資料需由專家進一步考證。12.其次,《蠻書》中關于“散收,無采造法”的描述可能源于傳聞。13.考慮到瀾滄江流域有眾多古茶山,樹齡古老,若真的“無采造法”,這些茶山是不可能存在的。14.以景邁山為例,可采茶面積超過一萬畝,傳說種植歷史已有1800多年,如此廣闊的茶園,若非有系統的采造方法,是不可能維持至今的。15.至于“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這只是一種特殊的飲用方式,并不能代表整個普洱茶產區的飲茶習慣。16.蒙舍蠻是南詔國的統治民族,屬于當時稱為“烏蠻”的一支。其他五詔的民族則被稱為“白蠻”,南詔統一后,征服了云南大部分地區。17.因此,“蒙舍蠻”所飲之茶,應是來自“銀生城界諸山”的普洱茶,只是在飲用時加入了椒、姜、桂等調料。18.大理白族的三道茶飲法可能源于此。
普洱茶的歷史起源簡單介紹,普洱茶的來歷
2.最早關于普洱茶的產區記錄見于唐樊綽所著的《蠻書》中,成書于公元863年。《蠻書·云南志·管內物產卷七》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3.該記錄被廣泛引用為普洱茶產區的最早文獻資料。4.然而,對于樊綽的記錄,我們需要冷靜分析,其中仍有諸多問題值得商榷。5.公元862年,南詔國攻打安南(今越南),唐政府任命蔡襲為安南經略使,樊綽為其幕僚。6.樊綽受命搜集南詔資料,于863年完成《蠻書》。同年,南詔占領安南,蔡襲戰死,樊綽逃亡。7.實際上,樊綽并未親臨云南。8.因此,《蠻書》中關于茶的記載也需謹慎對待。9.首先,“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的說法是可信的。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