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是極限運動。
越野跑賽事也是屬于極限運動的一種,完成一場長距離,特別是爬高,路況復雜的越野跑賽事,是對人體一種耐力極限的考驗,同時是對精神和意志力的考驗。大多數極限運動以精彩、高難度,對抗性強的動作表現,吸引參與的人群多是精力旺盛、動作靈敏的年輕,而越野跑確能吸引更多的中年人參與。
在北美乃至全球,山地越野賽都是高度商業化的比賽,且因為環保生活理念和商業推廣普及,比賽越來越頻繁,參與的“青銅級”“進階級”入門者越來越多。
2018年4月2日英國《衛報》文章則稱,自2008年至2018年,全球山地越野賽總數從160場增至1800場以上,且其中不乏歐洲“勃朗峰越野”(全程166公里,賽地在阿爾卑斯山主峰勃朗峰附近)、“奧斯塔巨人賽”(總長度高達330公里),以及北非“黑貂馬拉松”(最長達251公里)等“超風險”比賽,因此盡管組織保障水平不斷提升,但各種意外和風險仍不時發生。
越野跑注意事項:
1、姿勢:主要采用身體微向前傾或正直的姿勢。要盡量使身體的各部分(頭、軀干、臂、臂、腿、足)的動作協調配合,并且善于利用跑中產生的支撐反作用力與慣性不斷前進,使身體保持平穩,提高跑的效果。
2、呼吸:最好利用鼻子與半張開的嘴(用舌尖舔住上顎)共同呼吸。除了在跑中出現生理“極點”現象時可以變化呼吸的頻率與深度(即用多呼氣的方法提高氣體的交換率)外,一般情況下應自然、有適當的深度并有節奏地呼吸。
3、體力分配:或者按選擇的路段,按起點、途中、終點,或者以自身體能狀況的不同確定。通過工作階段(肌肉的緊張)和休息階段(肌肉的放松)適時交替的方法,達到既跑得快,又跑得省力的目的。
4、速度:一般來講不宜過快。過快或在途中加速太猛不僅會影響體力的正常發揮,而且會嚴重地影響判斷力。有人曾做過試驗:同樣難度的數學題,在奔跑中需要用比在靜止時多幾倍的時間才能算出來;如果再加速,需要的時間不僅會更長,錯誤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