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1/wz/18285076652.jpg)
自從漢高祖入都關中,天下初定,張良便托辭多病,閉門不出。隨著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在漢初劉邦翦滅異姓王的殘酷斗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斗中,張良也恪守“疏不問親”的遺訓。漢十年(公元前197年),漢王朝上層出現了一場新的危機。劉邦有改易太子之意。張良考慮到太子位事關重要,不可輕易更立,基于穩定大局,張良建議呂后請來“商山四皓”伴隨太子,讓劉邦知道太子羽翼已豐,翅膀亦硬,不可輕易廢立太子。劉邦問知伴隨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數請不來的隱士,從此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太子終得嗣位,呂后對張良也勛口敬重。《史記》、《漢書》對張良幫助蕭何籌謀劃策多不記載,但亦無妨張良后期的功績。論功行封時,張良辭讓封邑,謙請封始與劉邦相遇的留地,故稱張良為留侯。張良辭封的理由是,他布衣得封萬戶、位列侯,應該滿足。再加上身纏病魔,體弱多疾,張良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崇信黃老之學,靜居行氣,欲輕身成仙。呂后感德張良,勸他毋自苦,張良最后還是聽從了勸告,仍就服人間煙火。張良的卒年,《史記》記為高后二年,《漢書》記為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