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習慣的構成要素?
國際習慣的構成要素?
國際習慣的構成要素包括()。A.反復性和一致性;B.物質因素和心理因素;C.時間性和實踐性;D.普遍性和區域性。答案:B.物質因素和心理因素。物質因素:即應有多國的長期共同實踐,表現為相同規則的反復適用或相同實踐的反復形成,并由此在國際社會形成“通例”,如各國在交往中,處理某類問題時所樹立的先例,如果其他國家在處理同類問題時,也以之作為有拘束力的規范并反復適用,則可能構成國際慣例。心理因素:即該慣例應具有“法律確信”,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并為各國承認具有法律拘束力。為了證明某一慣例是否存在和是否被接受為法律,必須尋找證據。證據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的資料去查找。(1)國家間的各種外交文書。(2)國際機構的決議和判決等。
導讀國際習慣的構成要素包括()。A.反復性和一致性;B.物質因素和心理因素;C.時間性和實踐性;D.普遍性和區域性。答案:B.物質因素和心理因素。物質因素:即應有多國的長期共同實踐,表現為相同規則的反復適用或相同實踐的反復形成,并由此在國際社會形成“通例”,如各國在交往中,處理某類問題時所樹立的先例,如果其他國家在處理同類問題時,也以之作為有拘束力的規范并反復適用,則可能構成國際慣例。心理因素:即該慣例應具有“法律確信”,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并為各國承認具有法律拘束力。為了證明某一慣例是否存在和是否被接受為法律,必須尋找證據。證據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的資料去查找。(1)國家間的各種外交文書。(2)國際機構的決議和判決等。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30/wz/18287602352.jpg)
物質因素和心理因素。國際習慣的構成要素包括()。A.反復性和一致性;B.物質因素和心理因素;C.時間性和實踐性;D.普遍性和區域性。答案:B.物質因素和心理因素。物質因素:即應有多國的長期共同實踐,表現為相同規則的反復適用或相同實踐的反復形成,并由此在國際社會形成“通例”,如各國在交往中,處理某類問題時所樹立的先例,如果其他國家在處理同類問題時,也以之作為有拘束力的規范并反復適用,則可能構成國際慣例。心理因素:即該慣例應具有“法律確信”,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并為各國承認具有法律拘束力。為了證明某一慣例是否存在和是否被接受為法律,必須尋找證據。證據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的資料去查找:(1)國家間的各種外交文書;(2)國際機構的決議和判決等;(3)國內立法、司法、行政方面的各種有關文件等。一項原則、規則或制度,只有從國際實踐的有關資料中找到已被各國承認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充分證據,才能確立為國際習慣,如查找不到證據,則不能確立為國際習慣。
國際習慣的構成要素?
國際習慣的構成要素包括()。A.反復性和一致性;B.物質因素和心理因素;C.時間性和實踐性;D.普遍性和區域性。答案:B.物質因素和心理因素。物質因素:即應有多國的長期共同實踐,表現為相同規則的反復適用或相同實踐的反復形成,并由此在國際社會形成“通例”,如各國在交往中,處理某類問題時所樹立的先例,如果其他國家在處理同類問題時,也以之作為有拘束力的規范并反復適用,則可能構成國際慣例。心理因素:即該慣例應具有“法律確信”,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并為各國承認具有法律拘束力。為了證明某一慣例是否存在和是否被接受為法律,必須尋找證據。證據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的資料去查找。(1)國家間的各種外交文書。(2)國際機構的決議和判決等。
為你推薦